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中国二叉叶蝉族系统发育及其隐存多样性的研究
  • 项目名称:中国二叉叶蝉族系统发育及其隐存多样性的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1101652
  • 申请代码:C0405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吕林
  • 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二叉叶蝉族为经济重要性害虫,目前已知38属300多种,全世界广泛分布。该族在角顶叶蝉亚科中的分类地位比较稳定,但属间关系仍不清楚。早期的分类研究以地区性的种类描记为主,许多种类缺乏外生殖器特征的描述,影响了鉴定的准确性。该族不同类群间的外部形态特征非常相似,种间区分必须依靠雄性外生殖器特征鉴别,甚至个别种类(隐存种)依靠现有的形态特征难以区分;且该族的系统发育研究一直缺乏分子数据的佐证。因此,本研究拟结合4个基因(28S、Wg、16S、ND1)和形态特征对该族进行系统发育研究,基于形态特征得出的结果,进一步利用分子数据的佐证,阐明族、属、种间的亲缘关系,明确其分类地位,订正该族分类系统;同时,拟利用DNA Barcodes的标准基因(COI)对该族难以区分的隐存种进行分子鉴定,可准确地鉴别物种,揭示其隐存多样性,解决隐存种依靠形态特征无法鉴定的问题,为该类叶蝉的鉴定提供可靠的分子依据。

结论摘要:

二叉叶蝉族Macrostelini隶属半翅目Hemi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角顶叶蝉亚科Deltocephalinae,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已知36属300多种。该族昆虫均为植食性,不但刺吸植物汁液,而且许多种类传播植物病原物,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重要的农林业害虫。目前,二叉叶蝉族分类地位相对稳定,但其中的二室叶蝉属Balclutha, 颐纹叶蝉属Evinus的分类地位一直在变化。早期许多种类由国外学者根据外部形态进行报道、记述,缺乏外生殖器特征描述,影响了鉴定的准确性。族内不同类群间的外部形态非常相似,尽管可以利用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不同属的划分,但种间区分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必须解剖、采用外生殖器特征进行鉴别。我国对Macrostelini族的研究也很不充分,只是对该族的部分属进行了零星的描述和记载,始终无人进行系统的研究。吕林博士5年来(其中1年在国外进修学习)对中国角顶叶蝉亚科、二叉叶蝉族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全文回顾了该族国内外研究概况,简述了该族的分类特征、分类方法、生物学习性和经济重要性,总结了该族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全文共整理、鉴定和记述二叉叶蝉族7属77种,描记 22新种,报道14中国新记录种,7新异名和1新地位;绘制了新种、新记录属种及部分已知种的外生殖器图,编制了分属、种检索表,并附有世界和中国二叉叶蝉族名录。本研究首次利用分子数据(H3、H2A、28S、16S、ND1、COI)构建该族分子系统发育树,并对该族的隐存多样性进行分子鉴定。利用DNA Barcodes的标准基因(COI)对该族难以区分的隐存种进行分子鉴定,可准确的、可靠的鉴别物种,揭示其隐存多样性。前期实验已经完成,获得一些扩增图谱和测序结果,重建分子系统发育树,进入分子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阶段,为下一步深入研究积累实践经验。该研究为申请人博士论文研究的一部分,与学位论文关系密切,且吕林同志前期做的研究工作扎实,为申请和完成该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备了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条件和能力。研究结果按照项目的计划,基本与研究的内容和步骤方法相一致,已经发表相关的研究论文10篇,标注的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的7篇,进一步明确该族部分属的地位,阐明其亲缘关系,解决了该族内存在的隐存多样性问题,为农林生产中准确的鉴定叶蝉提供可靠的依据。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6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吕林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