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沙丘稀有种准噶尔无叶豆种子物理性休眠的形成和释放机制
  • 项目名称:沙丘稀有种准噶尔无叶豆种子物理性休眠的形成和释放机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1100399
  • 申请代码:C0312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刘会良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准噶尔无叶豆是沙丘稀有植物。前期研究表明,该种种子萌发率低(0.2%),种子存在物理性休眠。因此,种子物理性休眠适时释放是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群更新的关键。本研究拟通过野外授粉实验、室内控制实验和野外沙埋实验,目的在于阐述①种子物理性休眠形成过程的生物学机制;②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沙埋)对种子物理性休眠释放的生态学作用;③种子物理性休眠形成和释放过程组织细胞学变化。通过上述从雌蕊授粉-种子发育-种子物理性休眠形成-种子物理性休眠释放各个环节结合种子组织细胞结构进行逐层解析,深入阐述种子发育、种子休眠形成和释放的环节所存在的生物、生态学机制,进而对该种种子物理性休眠形成和释放过程有清楚认识。本研究结果将直接服务于物种保护及种群复壮;此外,研究强调生物学过程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相结合,研究有望在"豆科植物种子物理性休眠的形成和释放机制"研究领域产生新的理论认识及突破。

结论摘要:

准噶尔无叶豆是沙丘稀有植物。前期研究表明,该种种子萌发率低(0.2%),种子存在物理性休眠。因此,种子物理性休眠适时释放是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群更新的关键。本研究通过野外授粉实验、室内控制实验和野外沙埋实验,达到了①种子物理性休眠形成过程的生物学机制;②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沙埋)对种子物理性休眠释放的生态学作用;③种子物理性休眠形成和释放过程组织细胞学变化。通过上述从雌蕊授粉-种子发育-种子物理性休眠形成-种子物理性休眠释放各个环节结合种子组织细胞结构进行逐层解析,深入阐述种子发育、种子休眠形成和释放的环节所存在的生物、生态学机制,进而对该种种子物理性休眠形成和释放过程有清楚认识。本研究结果将直接服务于物种保护及种群复壮;此外,强调生物学过程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相结合,研究在“豆科植物种子物理性休眠的形成和释放机制”研究领域产生了认识。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4
  • 2
  • 0
  • 0
  • 0
相关项目
刘会良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