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利用国内现有的1米和2.16米望远镜以及国外的3-4米级望远镜对处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晚型恒星样本进行高色散的分光光谱观测,借助现代恒星大气模型和新一代准确的原子参数,使用综合光谱方法和多谱勒成像技术得到它们光球表面的黑子结构,进而分析它们的磁活动的演化规律,探讨磁活动在恒星演化过程中从主序前到巨星这个演化阶段里的特性和规律。通过这样的研究工作,可以利用磁活动在主序前到主序后的性质和规律来对太阳
利用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的2.16米望远镜、韩国BOAO的1.8米望远镜和云南天文台1米望远镜,我们对一组分布在主序前、主序、主序后的磁活动恒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CCD高色散分光和多色测光观测。借助多普勒成像技术和综合光变曲线方法,我们对这些样本星的黑子活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序前恒星PW And的黑子活动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地区。对于主序星样本,V396 Mon的黑子活动存在长期变化的趋势;RT And的黑子活动区主要分布在高纬地区,偶尔也会出现低纬黑子,其黑子活动区存在长时标和短时标的演化。对于主序后恒星样本,UX Ari的黑子分布比较均匀,高、中、低纬地区都会出现恒星黑子;II Peg的黑子活动区主要分布在高纬地区;V711 Tau的黑子活动区以高纬为主,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小的中、低纬黑子,而且其高纬和中、低纬黑子均存在短期演化……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对恒星黑子的性质、它们的演化规律、以及黑子活动周都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样的信息对于我们了解恒星磁活动的物理机制、构造恒星发电机模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这样的研究工作,加深了我们与英国同行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