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线研究是目前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热点区域之一。至今没有一种可以普遍解释全球高山林线现象的假说与理论。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山林线为研究对象,选择6个目标树种,从低海拔至林线附近连续分布的海拔剖面(>1500m海拔梯度),借鉴农学上抗寒品种选育的一些生理生化研究成果,综合运用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理生化的理论和方法,比较研究同一树种从低海拔至低温分布上限之间的环境因子梯度变化,及其相应的生
占地球表面约四分之一的山地上广泛分布着气候高山林线,然而,至今没有一种可以普遍解释全球高山林线现象的假说与理论。利用该主任基金项目有限的资金(8万元)和有限的时间(一年),我们在青藏高原东南缘贡嘎山地区,选择2个构成高山林线的典型树种(冷杉和云杉),选设从低海拔直至高山林线的2条样带,综合运用植物(森林)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理生化的理论和方法,比较研究了每一树种从低海拔至低温分布上限之间的生长、形态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时-空变化,以检验"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导致高山林线形成"的假说。结果显示1)两树种比叶重均随海拔升高增大;2) 两树种组织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表现了随海拔升高不一致的变化趋势,即没有一致的支持"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的结果。本项目研究结果对了解高山林线树木生理生化具有显著的科学意义,但对(在功能上)理解全球高山林线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多树种(针叶,阔叶,常绿,落叶)多立地大尺度的研究工作。通过该项目资助,我们已经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SCI),投稿了一篇国内核心期刊(应用生态学报),及正在准备另外一篇SCI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