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震前、同震与震后干涉形变场动态演化特征及孕震机理研究
  • 项目名称:震前、同震与震后干涉形变场动态演化特征及孕震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0374013
  • 申请代码:D04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4-01-01-2006-12-31
  • 项目负责人:单新建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3
中文摘要:

本项目拟通过对D-INSAR技术的理论模型和处理算法进行改进、归纳,提出一套完整的适合动态形变场监测的D-INSAR技术处理算法。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震例,获取震前-同震-震后的地表干涉形变场时空演化图像,分析干涉形变场图像时空演化特征。详细分析震前形变积累、发震到震后恢复过程中干涉形变场时空演化特征与震源破裂面闭锁、发震到震后弹性恢复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建立弹性半空间介质内的断层位错模型,并结合实际观测的干涉形变场,获取震源破裂面在震前-同震-震后几何学和运动学参数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其变化过程、差异及相互关系。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等资料,建立震源破裂面从闭锁、发震到震后弹性恢复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初步的动力学解释。探讨地震的孕震机理,以及D-INSAR技术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可能性。

结论摘要:

本项目拟通过对D-INSAR技术的理论模型和处理算法进行改进、归纳,提出一套完整的适合动态形变场监测的D-INSAR技术处理算法。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震例,获取震前-同震-震后的地表干涉形变场时空演化图像,分析干涉形变场图像时空演化特征。详细分析震前形变积累、发震到震后恢复过程中干涉形变场时空演化特征与震源破裂面闭锁、发震到震后弹性恢复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建立弹性半空间介质内的断层位错模型,并结合实际观测的干涉形变场,获取震源破裂面在震前-同震-震后几何学和运动学参数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其变化过程、差异及相互关系。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等资料,建立震源破裂面从闭锁、发震到震后弹性恢复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初步的动力学解释。探讨地震的孕震机理,以及D-INSAR技术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可能性。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7
  • 6
  • 0
  • 0
  • 0
单新建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