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情感认知的遗传和神经基础
  • 项目名称:情感认知的遗传和神经基础
  •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 批准号:91132703
  • 申请代码:C0903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刘嘉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情感是人类适应社会环境的基础,也是人类大脑具有独特复杂性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对情感神经环路的研究是理解人类大脑机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上一阶段,申请人对携带情感等社会信息的刺激- - 面孔开展了神经机制及遗传基础的研究,并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Neuroscience, Psycholgocial Science, Current Biology,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了系列论文。在本项目中,申请人试图通过个体差异法,从个体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对他人的情感认知两个角度,在基因、脑、行为等多个层面上建立情感的认知神经模型。同时,申请人计划借助大脑复杂网络分析技术与分子遗传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建立情感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环路,并探索基因对情感认知的调控机制。本项目的开展,将对于理解情感和记忆的交互,揭示情感类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论摘要:

情感是人类适应社会环境的基础,也是人类大脑具有独特复杂性的根本原因之一。本项目采用基于大量人类被试的个体差异法,结合行为、脑成像和遗传学技术,针对自身情绪体验和情绪调节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识别,从行为模式、神经机制和遗传基础进行了多层面的研究。首先,情绪体验对人类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而情绪调节作为情绪过程的重要成分之一,是帮助人类维护身心健康的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本项目研究了情绪体验和情绪调节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及其神经基础。我们发现,情绪体验和情绪调节能力都能预测个体的身体健康。在神经层面,我们发现人类情绪调节环路涉及多个脑区,包括前额叶,杏仁核等。而在情绪调节的神经环路中,杏仁核的灰质容量在情绪调节能力和身体健康的关联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揭示了情绪调节通过杏仁核影响个体身体健康的心-脑-身通路。此外,人类情感认知的另一方面是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这是个体与他人交互、适应社会的前提。本项目研究了情绪识别的行为机制和神经基础。在行为层面,我们发现人类的情绪识别能力既依赖于基本的面孔识别能力,还需要个体具备丰富的情感体验,且两者的贡献是相对独立的。在神经层面,我们在颞上沟发现了解剖上相邻但分离的两个脑区,二者分别通过参与自身情绪体验和面孔识别进而参与情绪识别。最后,我们探讨了焦虑情绪的遗传神经基础。我们发现五羟色胺转运体基因5-HTTLPR区域的基因多态性对焦虑情绪及其神经环路有调控作用,且杏仁核与脑岛的功能连接能显著地中介5-HTTLPR与焦虑情绪的关系,从而建立了行为-脑-基因三个水平的关联。在此项目基金支持下,以项目负责人为唯一通讯作者,共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SSCI论文18篇,影响因子共计73.841,平均每篇影响因子4.102。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7
  • 0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刘嘉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