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前列腺外周带基质细胞的"老龄化"生长特征及其对上皮细胞的影响
  • 项目名称:前列腺外周带基质细胞的"老龄化"生长特征及其对上皮细胞的影响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2096
  • 申请代码:H1619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韩邦旻
  • 负责人职称:副主任医师
  • 依托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老龄和有功能的睾丸是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发生的必备因素。为何到了老年易于罹患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呢?性激素失衡学说已得到大家认可,但众多的性激素靶器官中只有前列腺有"老龄"相关的的疾病,那么除激素失衡以外是否存在前列腺自身的因素呢?前列腺细胞本身是否随年龄增长出现"老龄化"生长特征?前列腺基质上皮相互作用是前列腺疾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而基质细胞的作用更为关键。前列腺增生只发生于前列腺移行带,而前列腺癌则主要发生于外周带。本课题采用不同年龄阶段的前列腺外周带的基质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索各年龄段外周带基质细胞生长特征、激素应答等是否发生改变并探索其分子机制;通过基质上皮细胞的共培养来探索各阶段基质细胞对前列腺上皮细胞的调控作用尤其是激素应答的差异,进而探索前列腺基质细胞的"老龄化"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前列腺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有效切入点

结论摘要:

本课题按照计划顺利完成,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前列腺外周带(Peripheral zone,PZ)基质细胞的表型特征及对前列腺上皮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分析PZ基质细胞的“老龄化”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1. 原代培养不同年龄段前列腺PZ基质细胞,通过透射电镜、CCK-8以及FCM等技术分析细胞形态、超微结构、衰老、增殖和凋亡特性等方面的差异; 2. 采用微孔双室共培养系统(Transwell)比较不同年龄阶段PZ基质细胞对共培养的前列腺上皮细胞BPH-1和PC-3细胞体外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将基质细胞分别与BPH-1或PC-3细胞混合种植于裸鼠皮下,了解基质细胞对上皮细胞体内成瘤的影响。3.把不同年龄基质细胞中的AR敲除,使之与上皮细胞共培养,通过体内外实验检测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以及成瘤等的影响。 4. 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不同年龄段PZ基质细胞间的差异基因,分析造成不同年龄段PZ基质细胞对前列腺上皮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差异的分子基础。结果1.年轻组细胞形态纤细、狭长,老年组细胞相对宽短、扁平、多形性。随着年龄的增加,PZ基质细胞成分逐渐由年轻组的成纤维细胞向老年组的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混合物转化;老年组PZ基质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凋亡率无显著差异。2. 老年组PZ基质细胞能够显著增强体外共培养的BPH-1、PC-3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以及PC-3细胞的侵袭能力;老年组PZ基质细胞能够显著促进高代数的BPH-1细胞(体外连续传代>100代)以及PC-3细胞的成瘤生长并促进BPH-1细胞的恶性分化。3. 老年组与年轻组PZ基质细胞的基因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筛选上调基因509个和下调基因188个,筛选并初步验证了一组对前列腺上皮细胞生长有重要影响的显著差异基因。4.老年组的基质细胞AR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结论不同年龄段前列腺PZ基质细胞的表型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具有活性的肌成纤维细胞比例增多;老龄化的PZ基质细胞对前列腺上皮细胞的体外生长、体内成瘤以及恶性表型的进展具有促进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主要通过活性增强的旁分泌生长因子的调节,基质细胞的AR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本研究共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3篇,中文核心和权威期刊4篇。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7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韩邦旻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