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长毛钝绥螨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对多种蔬果花卉等作物上的多种叶螨如二斑叶螨、朱砂叶螨等有显著的控制作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现以来,国内科研人员对其生物学、生态学及其在害螨防治利用上进行了不少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对其繁殖生物学及繁殖生态学的研究尚显不足。性比及性别分配是节肢动物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对策之一,是研究生物繁衍及繁殖机理极其重要的内容。本项目研究从拟长毛钝绥螨自身的繁殖特性及几个重要的生态影响因素出发,即猎物叶螨种类、密度、拟长毛钝绥螨自身密度及性比、捕食螨叶面活动后残留、温度、叶螨及捕食螨间体内共生菌、地区品系,比较系统地研究拟长毛钝绥螨对这些因子及因子刺激的性比及性别分配机制。本研究将丰富并深化拟长毛钝绥螨繁殖生物学及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内容,对于其规模化生产利用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国内植绥螨科其它捕食螨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也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Amblyseius pseudolongispinosus;spider mites;sex ratio;density;
性比及性别分配是节肢动物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对策之一,是研究生物繁衍及繁殖机理极其重要的内容。本项目以我国叶螨最重要的天敌捕食螨——拟长毛钝绥螨为对象,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多种内外因素与拟长毛钝绥螨生殖及后代性比间的互作与反馈作用。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 仅有短交配时间才会导致后代偏雄性,其它各因素虽会显著影响到后代性比,但都是偏雌性的,且少有超过77%的;2. 雌螨24小时交配与一生多次交配在后代性比上没有显著差异,均在71-73%左右,然而,多次交配却极大地增加产卵量;3. 雌雄总数相同时,后代雌性比随亲代雌雄比的增加而降低。亲代雌雄比从5:5变化到9:1时,后代雌性比由74.6%下降到68.2%,差异显著;4. 取食叶螨不同螨态对捕食螨后代性比有显著影响。取食朱砂叶螨全螨态的最高(70.3%),其次是卵和若螨(65.6和63.3%),取食幼螨的最低,仅56.8%,与前三者差异显著。取食二斑叶螨时得到类似结果。捕食两种叶螨的相同螨态,捕食螨后代性比没有显著差异。选择性试验表明,与其它螨态相比,捕食螨对两叶螨的幼螨均不喜食;5. 随猎物密度的增加,捕食螨后代雌性比显著增加;6. 叶螨不同危害程度对随后接入三天的捕食螨的后代性比没有显著影响,在64-67%之间;7. 提供充足猎物,捕食螨后代雌性比随亲代雌成螨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接入1、2、3和4头捕食螨,其后代雌性比分别为77.05%,73.96%,71.53%和69.43%;8. 前期不同数量的捕食螨对叶螨的捕食作用,对后接入的单头捕食螨的后代性比无显著影响(63.6-64.8%),但显著影响到后代卵量。9. 不同日龄的雄螨均可使雌螨受精。高日龄雄螨使后代雌性比升高。初羽化雌雄螨交配,其后代雌性比为69.60%,而与20日龄雄螨交配后的后代雌性比增加到73.64%,两者差异显著;10. 雌螨产卵可以始于任何日龄阶段,其后代性比随其首次交配时间的推迟而向雌性比减少的方向转变。20日龄的雌螨与初羽化雄螨交配,后代雌性比为67.1%;11. 北京品系后代雌性比显著高于四川品系。两品系雌雄交配其后代雌性比介于两品系之间,且均有显著差异;12. 后代雌性比与温度呈抛物线关系y=-0.13x2+0.40x+64.0。35℃高温显著地降低了后代性比。适宜的内外因素促使向后代雌性比增加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