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表面受体CD147在多种肿瘤细胞上过度表达。CD147能够作为自受体,在细胞之间通过其胞外区相互作用,刺激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进而促进肿瘤侵袭转移。CD147还是环亲素A(CyPA)的受体,CyPA能够通过与CD147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目前,有关CD147与配体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很少,其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还不清楚。本项目拟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细胞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手段深入研究CD147与其两个配体之间的三种不同相互作用方式,确定不同的配体在 CD147上的结合位点,揭示CD147与配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阐明CD147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与其配体相互作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本研究将加深我们对CD147在病理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理解,并能够确定CD147介导细胞外促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信号的功能靶位,为今后开发靶向CD147的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思路。
CD147(EMMPRIN);Cyclophilin A(CyPA);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self-association
肿瘤细胞表面受体CD147在多种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上过度表达,CD147能够作为自受体和环亲素A(CyPA)的受体促进癌症和炎症恶性进展,但其机制还不清楚。本项目结合核磁共振研究、细胞功能及生物化学等研究手段,阐明了CD147与其两种配体相互作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确定了相应功能靶位,为开发靶向CD147的抗肿瘤及炎症的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思路。 在研究中,本项目组确定了CD147与配体CyPA相互作用促淋巴细胞趋化等功能是通过其胞外C端结构域与CyPA的直接作用而实现,并且不依赖于CyPA的顺反异构酶活性,这一研究结果是对CyPA在体内调控生理功能途径的一项新发现和有力补充。应用定点突变等研究手段,我们进一步确定了CyPA受体专一结合位点,将其突变之后,CyPA对淋巴细胞的趋化等功能显著降低,而此位点不影响CyPA的顺反异构酶活。因此,这一功能靶点的发现为设计具有单一阻断CyPA/CD147结合,而不影响CyPA的其它生理活性的抗炎小分子药物提供了重要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已发表于J Biol Chem、Acta Bioch Bioph Sin杂志。另一方面,本项目组首次确定了CD147的剪接变异体CD147v3在细胞上的表达,CD147v3仅具有一个胞外Ig-domain,类似于CD147删节掉N端结构域的剩余部分,即剪切变异体CD147v3的胞外区只含有一个C端结构域。在研究中,我们首次阐明CD147的剪切异构体v3能够通过与自受体CD147相互作用从而负向调控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而C端结构域自聚合是CD147与v3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并确定了两者的聚合界面及关键氨基酸残基,明确了C端结构域自聚合介导的CD147与其剪切异构体相互作用的功能相关性。这一研究结果已发表于Mol Cell Biol杂志。 此外,我们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了细胞外的Cu2+通过质膜CD147胞外域的介导促进肝癌细胞分泌MMP-2,在体外Cu2+也能够促进CD147胞外域的聚合。而大量报道显示癌症患者瘤体铜离子浓度大幅提高,动物实验也显示铜离子螯合剂能抑制肿瘤增殖和血管生成,但作用机制不清。针对这一发现,项目负责人申请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连续资助(No.31270015,2013-2016年)项目,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