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体化石几丁石处于古生代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底端,研究其多样性演化型式对了解奥陶纪海洋生物多样性总体演变和特定层段的生物地层对比有重要意义。从全球尺度看,几丁石的多样性在奥陶纪先后经历了3次快速增长和3次急剧下降,奥陶纪末期发生的衰退事件彻底改变了几丁石的面貌。华南上奥陶统宝塔组和临湘组因岩相控制而不含或含极少几丁石,基于该地区作出的平衡总分异度曲线与全球的曲线形态相差极大,化石记录的偏差促使必须寻找更理想地区来解决该问题。塔里木板块从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期到晚奥陶世凯迪期地层的几丁石序列完整,具全球可对比性,是研究奥陶纪几丁石多样性演化型式的最佳地区之一。申请者拟通过研究柯坪、库鲁克塔格南区多条奥陶系连续剖面的材料,定量研究几丁石多样性曲线;通过与其它海洋生物多样性曲线、全球奥陶纪几丁石多样性曲线、碳同位素变化曲线对比,分析塔里木几丁石多样性变化与海洋背景的协同性。
chitinozoans;Ordovician;biostratigraphy;biodiversity;Tarim Plate
GSSP后层型时代,古生物学家更加关注生物多样性变化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协同关系。我国科学家在扬子区“古生代动物群辐射”即奥陶纪腕足类、笔石、三叶虫多样性演变型式探讨方面已经作出了成功的范例。由于岩相控制的原因,扬子区至今只有少量晚奥陶世的几丁虫化石记录。而塔里木板块在晚奥陶世有大量碎屑岩沉积,有较丰富的晚奥陶世(Sandbian期-Katian期)几丁虫化石记录,是中国探索晚奥陶世几丁虫多样性变化的关键地区。 基金项目(编号41172012)执行期间,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性和实践性成果1)研究者全面调查了塔里木盆地露头区和覆盖区的奥陶系-志留系几丁虫产出情况,总结了该区几丁虫化石的产出规律;2)关键化石Tanuchitina laurentiana Soufiane et Achab, Belonechitina dawangouensis Tang在华南五峰期地层中发现,与笔石共生,首次以确切的化石证据证明铁热克阿瓦提组的时代为晚奥陶世Katian晚期;3)首次系统描述了柯坪塔格组中段底部的笔石化石,为确定柯坪塔格组中段时代提供了确切的化石依据;4)在大湾沟剖面原柯坪塔格组下段内部发现一个不整合,厘定了铁热克阿瓦提组、柯坪塔格组的含义,将奥陶系-志留系界线置于铁热克阿瓦提组与柯坪塔格组之间;5)提出塔里木盆地(塔北、柯坪地区、塔中、塔东、却尔却克地区)的几丁虫属于同一生物地理区,首次统一了全盆地奥陶纪几丁虫生物地层序列。铁热克阿瓦提组关键化石华南地区上奥陶统的发现,解决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问题的争论。通过几丁虫化石的研究,研究者发现塔里木板块奥陶系晚期存在两次重要的抬升事件,其一是印干组与铁热克阿瓦提组之间,缺失3Ma沉积,属于奥陶系内部的抬升事件;其二铁热克阿瓦提组与柯坪塔格组之间,缺失1.4Ma沉积,属于奥陶系与志留系之间的事件,与赫南特期冰川事件对应。这一重大发现,将对塔里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史,及油气运移的理解产生重大影响。 塔里木板块、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在晚奥陶世时期彼此相邻,生物组合面貌各具特色。课题组在项目执行期间发现铁热克阿瓦提组的关键化石在江南过渡带、扬子地台西缘及华北板块南缘都有出现,再次证明在奥陶纪晚期,中国三大古板块之间具有生物交流通道,发育了相同的生物属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