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再灌注"(Controlled Reperfusion,CR)通过对缺血后初始灌注期进行干预,已成功应用于器官移植及心血管外科手术领域,被认为可以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巨大潜力来提高临床疗效。但是"控制性再灌注"的概念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强调不足。对于"控制性再灌注",其机制研究尚未全面展开,系统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前期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一种新的基于临床应用的控制性再灌注体内模型(见个人简历)。本研究以该控制性再灌注体内模型为实验平台,旨在开发具有专利产权的再灌注液,建立标准控制性再灌注流程,并对控制性再灌注后机体局部和系统功能恢复进行全面评估。同时从蛋白分子水平进一步探讨控制性再灌注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干预作用的机制。可以设想,如能取得预期效果,经过良好设计的基础研究后,本研究将为控制性再灌注广泛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ontrolled reperfusion;Ischemia;Signal transduction;Free radicals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 injury)可加剧局部缺血器官损伤并能引起系统性全身并发症,是显著影响病人临床预后的一个重要的临床病理现象。控制性再灌注(Controlled Reperfusion,CR)通过对缺血后初始灌注期进行干预,被认为可以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巨大潜力来提高临床疗效。但是“控制性再灌注”其机制研究尚未全面展开,系统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前期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临床应用的控制性再灌注体内模型解决了进行体内研究模型这一瓶颈。本课题研究在技术上改进了该控制性再灌注体内模型,建立了标准控制性再灌注流程,功能上证实控制性再灌注有显著的局部缺血器官保护作用,并能减轻缺血复流后远隔脏器如心功能的影响。机制上结合体内外实验初步认识到控制性再灌注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干预通过活化PI3K/Akt通路,清除ONOO-生成,抑制细胞凋亡这些协同机制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进一步的拓展性研究证实调节性再灌注对心脏,肝脏亦有类似的保护机制。本研究进一步阐释了控制性再灌注的概念,为进一步推动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提供基础研究支持,为治疗急性缺血性下肢疾病,降低脏器缺血再灌在损伤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这对将来通过调动机体内源性抗损伤机制来减轻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有前途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