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新型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机理研究
  • 项目名称:新型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50472077
  • 申请代码:E0207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5-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刘应亮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暨南大学
  • 批准年度:2004
中文摘要:

应用先进方法和技术研究我们设计的稀土上转换长余辉发光和短波长长余辉发光等新型稀土长余辉发光的可能性和发光过程。深入研究稀土能级结构、价态变化、能量传递、非辐射过程与稀土长余辉发光的关系和内在规律,深入开展长余辉发光机理研究,并建立相应的发光模型。获取系列新型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本项目的研究处于学科的前沿并将对无机固体化学、材料科学、稀土发光等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深入研究,将丰富和发展稀土发光的理论。与此同时,本项目的研究将对我国丰富稀土资源的应用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摘要:

在制备方法方面,采用溶剂热新方法合成了稀土硫氧化物新型长余辉发光材料。在新的长余辉发光体系方面,观察和发现了具有长余辉发光的碱土氧化物MO、石榴石结构化合物、碱土金属硅酸盐、锡酸盐等;并观察到一些体系中的白色长余辉发光,增加了绿色和红色长余辉发光的新品种;在一个基质中观察到各种稀土离子激活的从紫色到红色的不同发光颜色;观察和发现了一些新的非稀土离子激活的长余辉发光,如Pb2+,特别是In3+离子,这在以往的文献中鲜见报道。对长余辉发光的机理有了新的认识,观察到Ho3+, Er3+, Tm3+能量传递的上转换长余辉发光过程;通过时间分辨光谱,首先观察到基质对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测量了基质和激活离子的荧光寿命的变化,计算了能量传递的几率;实验证明稀土离子的共掺杂对Eu2+和Mn2+的长余辉发光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通过能量传递和改变陷阱能级的方式可以显著增强这些离子的长余辉发光的强度和余辉时间。从实用的角度,研究了长余辉发光玻璃的制备与性能,并研究了稀土掺杂对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和作用,取得了一些新的结果。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3
  • 2
  • 0
  • 2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6 会议论文 7 著作 2
期刊论文 4 会议论文 8
刘应亮的项目
期刊论文 19 会议论文 4
期刊论文 11 会议论文 4 获奖 1 著作 28
期刊论文 38 会议论文 2 专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