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纳米Fe3O4负载血栓调节蛋白基因转染内皮祖细胞预防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
  • 项目名称:纳米Fe3O4负载血栓调节蛋白基因转染内皮祖细胞预防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171433
  • 申请代码:H181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邓钢
  • 依托单位:东南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综述文献及申请者前期研究发现①动脉扩张形成术后再狭窄涉及内皮损伤、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尽快修复受损内皮、防止血栓形成是防治再狭窄的关键;②内皮祖细胞(EPCs)具有定向归巢、高效分化的潜能,已应用于受损内皮的修复,但防止局部血栓形成的效果仍不理想;③血栓调节蛋白是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凝血酶受体之一,可降低凝血酶的凝血活性、加强其激活蛋白C活性,是重要的血管内凝血抑制因子;④纳米Fe3O4磁性颗粒不仅是新型的基因载体、更是移植细胞的活体示踪剂。本项目拟①以纳米Fe3O4磁性颗粒作为载体将血栓调节蛋白基因导入EPCs,探讨其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变化;②将血栓调节蛋白基因转染EPCs移植入球囊扩张后的动脉,通过内皮修复、血栓形成、炎症反应等检测,评估其修复受损内皮、防止血栓等方面的作用,试图实现基因治疗与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的结合、达到防治动脉扩张形成术后再狭窄的目的。

结论摘要:

PTA术后再狭窄已成为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内皮祖细胞(EPCs)具有定向归巢至受损内皮处、抑制内膜增生并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的特性,因而成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理想细胞之一。随着干细胞移植治疗研究的深入,功能基因修饰EPCs治疗血管类疾病成为研究的热点。血栓调节蛋白(TM)是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蛋白,具有强大的抗凝、抗炎、抑制血栓形成功能。我们设想局部移植TM基因修饰的EPCs可预防PTA术后损伤血管段的再狭窄,但国内外相关报导尚少。 本实验研究主要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重组质粒的构建 由于实验过程中对一些不足之处进行了调整,因此,本部分由两阶段构成。第一阶段以脂质体作为重组质粒的载体,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重组质粒 pcDNA3.1-hTM。第二阶段以慢病毒作为重组质粒的载体,从重组质粒pcDNA3.1-hTM中提取hTM,并采用DNA重组技术将hTM基因导入pLenti6.3.MCS-IRES-EGFP慢病毒表达载体中,筛选出阳性克隆与慢病毒包装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病毒颗粒。两个阶段的实验结果均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第二部分为EPCs的培养、鉴定及重组质粒转染EPCs后的表达检测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兔外周血EPCs;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其CD34、vWF、KDR 等内皮系特异性抗原,通过Dil-ac-LDL 及FITC-UEA-1 双荧光染色进一步表征EPCs。Q-PCR、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均显示质粒转染组EPCs内可见hTM基因高效表达;MTT法及Transwell小室检测均表明重组质粒转染后不影响EPCs的增殖及迁移活性。但以脂质体为载体的转染效率仅为10%~15%,而以慢病毒为载体的转染效率可高达92.9%。第三部分为细胞移植预防PTA术后再狭窄的动物实验研究 这一部分同样分为两个阶段,先后利用脂质体及慢病毒为载体携带hTM基因转染EPCs,利用Fogarty球囊阻断损伤段血管血流后局部移植磁性纳米颗粒(Fe2o3-PLL)标记的hTM-EPCs、单纯EPCs及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周损伤段血管普鲁士蓝染色及Western blot均表明EPCs能成功定植于损伤血管段,术后8周MRI及病理学检查表明hTM-EPCs较单纯EPCs能更有效地抑制PTA术后再狭窄的形成。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邓钢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