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神经元氯离子稳态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易感性中的作用
  • 项目名称:神经元氯离子稳态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易感性中的作用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1100775
  • 申请代码:C09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周启心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严重创伤事件,如地震、海啸、战争等,可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其特征是应激调控及创伤记忆再现的紊乱,易感性个体差异大。神经元特异的钾-氯共转运体(KCC2)是调节神经元氯稳态最关键的分子,初步实验结果发现,KCC2受抑制可增强创伤记忆;高水平的应激激素可与KCC2产生交互作用,进一步增强创伤记忆。初步实验结果还发现,KCC2受抑制可产生海马突触的长时程增强(LTP),而应激可将这种LTP逆转为长时程抑制(LTD)。本项目拟深入研究海马KCC2调控的神经元氯离子稳态对PTSD发病易感性的影响及其应激调控机理,以及应激与KCC2相互调控的细胞分子机制,试图从神经元氯离子、组合突触可塑性、应激反馈等神经系统稳态调控的角度阐述PTSD的易感机理,为应激异常记忆形成的神经机制提供新的诠释,为预防和治疗PTSD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结论摘要: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强烈应激引起的,创伤记忆牢固保持,无法消退的精神疾病,在经历了相同的创伤应激的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发生疾病,提示个体对信息处理和应激反馈的反应不同,可能导致疾病易感性的差异。本研究以背景恐惧记忆为动物模型,通过分析多种性质信息产生的突触可塑性的细胞分子机制及应激系统和细胞内氯离子在其中的作用,从行为学、电生理和分子生化等多角度对创伤记忆的易感性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已发表SCI论文3篇,另有3篇论文正在整理和投稿中。我们发现,不同的信息(电信号Nueroscience,250(2013)658-663,化学信号Psychopharmacology (2013) 228:451–461或者特定行为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2 ? 32(35):12005–12017)均可在特定脑区或突触产生突触传递的长时程抑制(LTD),这些种类的LTD产生条件和依赖的细胞机制有所不同,其参与的脑高级功能也有所不同,为我们进一步理解突触可塑性在信息处理与加工中的作用奠定基础。细胞内氯离子水平可能参与应激调控的突触可塑性方向,细胞内氯离子水平以及应激水平的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神经元或者不同个体在处理相同信息是产生不同的加工过程,产生不同的组合突触可塑性,从而产生导致创伤记忆的易感性不同。此外,发育早期的异常经历会导致成年后突触可塑性的改变和恐惧记忆消退障碍(Addiction Biology(2014) DOI: 10.1111/adb.12158),可能也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易感的一些细胞和分子机制。这些研究为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机理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项目进行期间,课题负责人周启心晋升为副研究员并与国内外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周启心副研究员于2013年荣获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资助。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周启心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