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泛喜马拉雅地区姜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 项目名称:泛喜马拉雅地区姜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170185
  • 申请代码:C02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夏念和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分布在我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和不丹等国境内,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泛喜马拉雅植物志》将对这一地区植物首次进行全面整理。姜科植物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比较常见的林下草本植物,全世界约有50属130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世界约50属1300种,泛喜马拉雅地区约有18属100种,一些种类可供药用、观赏或调料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泛喜马拉雅地区属于不同的国家,而不同国家的研究状况差异很大,对其形态性状在居群内或居群间的变异式样缺乏深入了解,存在很多分类学问题,因而有必要对这一地区的姜科植物进行研究。本项目拟通过查阅国内外主要标本馆的馆藏标本和野外调查,开展花粉、种子、染色体等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等研究,首次完成泛喜马拉雅地区姜科植物的分类修订,并完成《泛喜马拉雅植物志》姜科的编写。

结论摘要:

泛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本项目首次对这一地区姜科植物首次进行全面整理。由于泛喜马拉雅地区属于不同的国家,而不同国家的研究状况差异很大,对其形态性状在居群内或居群间的变异式样缺乏深入了解,存在很多分类学问题,因而有必要对这一地区的姜科植物进行研究。 本项目通过查阅国内外主要标本馆的馆藏标本和野外调查,整理出泛喜马拉雅地区姜科植物约有20属114种,并完成《泛喜马拉雅植物志》姜科部分植物的编写。项目执行期间,发表新种4种,2个新纪录,2个新组合,6个新异名,恢复2个种的地位,34个种需要指定候选模式。 本项目进行了姜黄属和姜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姜黄属植物黄花姜黄Curcuma flaviflora S. Q. Tong 是二倍体,2n = 2x = 42;C. kwangsiensis S. G. Lee & C. F. Liang 是四倍体,2n = 4x = 84;其余物种全是三倍体,2n = 3x = 63。姜黄属植物的染色体较小,大小在0.5-2.1μm。姜属植物染色体数目与前人报道的结果一致,即2n = 22,未发现多倍体。 本项目利用核基因ITS2片段构建姜黄属植物系统发育树,将姜黄属植物划分两支,一支包括大部分姜黄亚属的植物,另一支包括大部分C. subg. Ecomata的物种,支持姜黄属这两个亚属的划分;另外姜黄属植物近缘属与姜黄属植物的序列相似度高,与姜黄属植物形成并系类群,显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可能来自相同祖先。本项目利用国产姜属35个种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利用ITS序列构建的姜属植物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来自Z. sect. Zingiber和Z. sect. Dymczewiczia构成单系。 本项目选择了rbcL、trnH-psbA、trnL-F、matK和ITS2等DNA条形码片段对姜黄属植物进行物种鉴定效率的研究,研究发现这5个候选片段的扩增成功率较高,matK(89.7%),rbcL(100%),trnH-psbA(100%),trnL-F (95.7%)),ITS2(82.6%)。个候选片段的种内种间差异较小,以ITS2的种内种间差异最大。基于BLASTClust和NJ树法检验姜黄属植物物种鉴定效率,其中ITS2片段的鉴定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7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0 会议论文 1 著作 1
期刊论文 33 会议论文 2 获奖 2
夏念和的项目
期刊论文 8 会议论文 3 著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