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源地的下垫面状况与沙尘暴发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减轻沙尘暴危害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改善沙尘暴源地的下垫面状况。这需要科学地认识沙尘暴与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植被覆盖、土壤湿度、地表固结或疏松程度、沉积物粒径大小等下垫面因子对沙尘暴形成的贡献程度,以及把握各下垫面因子的局地组合在不同天气气候背景条件下的起沙临界状态及其数量特征。本研究以沙尘暴源地-阴山北麓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为研究
沙尘暴源地的下垫面状况与沙尘暴发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减轻沙尘暴危害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改善沙尘暴源地的下垫面状况。本研究以沙尘暴源地-阴山北麓及浑大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为研究区,从综合自然地理的角度,着重研究下垫面因子在沙尘暴天气和非沙尘暴天气时的变化特点和数量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沙尘暴于下垫面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确定不同下垫面条件对沙尘暴发生的贡献和起沙的临界条件,从而提出基于野外观测的植被覆盖、土壤湿度、地表固结或疏松程度、沉积物粒径大小等下垫面因子对沙尘暴形成的贡献程度。主要成果为应用数量化理论Ⅱ得出当日平均风速小于3.5m/s、日平均土壤湿度大于19.5%时,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乌拉特中旗和二连浩特地区的风速的贡献要大于土壤湿度的影响,对乌海地区来说,土壤湿度对沙尘暴的贡献要大于风速的影响。基于野外观测的不同下垫面类型的沙尘暴发生的危险度的关键数据,对进行沙尘暴发生的数值模拟、沙尘危险度的分级和区划与评价,为制定减轻沙尘暴危害对策和工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