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就业-居住"共轭视角下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模式研究——以苏南地区为实证
  • 项目名称:"就业-居住"共轭视角下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模式研究——以苏南地区为实证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51178097
  • 申请代码:E08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吴晓
  • 依托单位:东南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大规模聚集,给我国城镇空间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在目前社会经济转型和政策制度重构的关键期,进城农民的居住空间通过与就业的互动关联,已成为城市化背景下解析社会空间的典型样本与关键路径所在。本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立足于"就业-居住"双线共轭的独特视角,系统建构"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实证研究框架: 【宏观层面】以大量一手资料和GIS等数字平台为依托,测度与阐释进城农民就业-居住空间的总体结构特征及其关联模式;【微观层面】以进城农民三大就业方向为典型参照系,比较与解析进城农民同就业方向相对应的多类居住空间模式及其特征机理;【策略层面】以国内外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为借鉴,系统探讨进城农民居住空间改善与优化的多元策略。其作为我国探讨转型期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体现社会公正与人本内涵的重要领域,对于和谐社会构筑和小康社会建设来说,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显见的现实意义。

结论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大规模聚集,给我国城镇空间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在目前社会经济转型和政策制度重构的关键期,流动人口的居住空间通过与就业的互动关联,已成为城市化背景下解析社会空间的典型样本与关键路径所在,也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体现社会公正与人本内涵的重要领域之一。本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立足于“就业-居住”双线共轭的独特视角,系统建构“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实证研究框架。其核心成果包括在宏观层面上,以大量一手资料和GIS等数字平台为依托,测度与阐释流动人口就业-居住空间的总体结构特征及其关联模式;在微观层面上,以进城农民三大就业方向为典型参照系,比较与揭示流动人口同就业方向相对应的多类居住空间模式及其特征机理,并以“社区”视野来串联和解析社会变迁背景下各类“特殊群体聚居空间”;在策略层面上,以国内外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为借鉴,从房源供给、组织运作、规划设计等方面入手构建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改善的综合策略等等;与此同时,还依托课题完成了相关数据资料库的建构,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5篇(包括CSSCI检索10篇),培养专业人才10名,并获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奖4项。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9
  • 7
  • 0
  • 0
  • 1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7 会议论文 6
吴晓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