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蔗茅杂种染色体传递规律及特异DNA序列定位的研究
  • 项目名称:蔗茅杂种染色体传递规律及特异DNA序列定位的研究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960045
  • 申请代码:C0206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李富生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云南农业大学自主采集和保育的蔗茅,具有抗旱耐寒性强、成熟期早、糖分含量高等特性。在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课题组首次利用蔗茅与甘蔗进行属间杂交获得成功,目前已构建起蔗茅杂种F1、BC1、BC2后代群体,并从中选育出耐寒高产的甘蔗新品系。由于甘蔗遗传背景复杂,其远缘杂交后代存在着染色体配合"不平衡"现象,导致染色体类型多样、特定遗传物质传递与分布不明,给甘蔗定向育种和种质创新带来困难。本研究拟以蔗茅杂种后代及其亲本为材料,应用GISH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染色体传递行为,分析不同传递行为对其后代性状的影响关系,为提高选择效率提供依据。同时,对已克隆的蔗茅特异DNA片段进行测序和引物合成,PCR检测这些特定遗传成分在杂种后代中的分布及传递动态,并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单低拷贝及短片段序列进行原位PCR定位,比对基因库有关信息,分析其可能的遗传结构与功能,为功能基因的定位、分离、克隆及转化奠定基础。

结论摘要:

本项目选取课题组自主采集和保育的、具有抗旱耐寒性强、成熟期早、糖分含量高等特性的蔗茅(Erianthus fulvus)野生种与甘蔗(Saccharum spp.)栽培种进行属间远缘杂交而获得的含有蔗茅血缘的不同世代(F1、BC1、BC2)材料,采用染色体计数、分子标记、原位杂交、原位PCR定位等技术,探索蔗茅与甘蔗杂交的染色体遗传行为,追踪蔗茅血缘在不同世代材料中的传递状况,并对传递率较高的蔗茅特异DNA序列进行了定位等。通过实施,项目建立起了甘蔗染色体原位杂交GISH技术平台,揭示了甘蔗与蔗茅杂交的染色体遗传行为,即蔗茅杂种F1 、BC1 、BC2材料的染色体数目均有一定差异,其双亲染色体传递呈现不典型的“n+n”方式,n为不严格等于(多于或少于)配子体染色体数目;项目筛选出55对能够扩增杂种后代中蔗茅特异DNA序列的PCR引物(RAPD-SCAR引物19对、SSR引物12对、ISSR引物12对、AFLP引物12对),可追踪蔗茅特异DNA序列在不同杂种世代中的分布和传递动态;项目建立起甘蔗染色体原位PCR定位检测技术体系,获得传递率较高的3个蔗茅特异DNA序列的染色体物理定位图谱;将各特异片段与GenBank中现有序列进行比对,表明它们是蔗茅特异序列(同源性30%-79%),但未发现功能基因片段,其可能的遗传结构与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项目已发表论文5篇(SCI收录1篇),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2名。对照考核指标,项目已完成了各项计划内容,获得了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8 会议论文 4 获奖 1
李富生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