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大陆俯冲化学地球动力学
  • 项目名称:大陆俯冲化学地球动力学
  • 项目类别: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 批准号:41221062
  • 申请代码:D03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3-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郑永飞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批准年度:2012
中文摘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地球动力学创新研究群体以大陆碰撞造山带化学地球动力学作为切入点,从解剖中国中东部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及其邻区大陆岩石圈入手,聚焦"大陆深俯冲"和"地壳物质再循环"这两个次一级科学问题,已经在超高压变质岩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超高压变质岩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板块俯冲物质再循环的岩浆岩地球化学、华南新元古代岩浆岩成因与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矿物稳定同位素分馏系数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等五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将来的研究拟以地球系统科学作为指导思想,以大陆碰撞造山带及其邻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作为主要研究手段,以壳幔物质相互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为研究主线,主要集中在深俯冲大陆岩石圈化学结构与构造属性、华北与华南陆块碰撞过程及其质量传输、深俯冲大陆岩石圈物质再循环的化学地球动力学等三个方面。

结论摘要:

本项目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以大别-苏鲁造山带及其邻近的华北东南缘和长江中下游中生代变质岩和岩浆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为研究手段,以壳幔物质相互作用及其化学地球动力学机制为主线,集中在深俯冲大陆岩石圈化学结构与构造属性、华北与华南陆块碰撞过程及其质量传输、深俯冲大陆岩石圈物质再循环和再造的化学地球动力学等三个方面,对比陆壳俯冲带与洋壳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的异同点,深化大陆俯冲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通过项目的实施,我们在以下8个方面取得了创新性认识(1) 超高压变质岩中变质流体来源和行为;(2) 大陆碰撞过程中超高压变质岩部分熔融;(3) 大陆俯冲带锆石的重结晶和生长;(4) 超高压岩石中副矿物多阶段生长及其对P-T-t轨迹的制约;(5) 超高压榴辉岩和片麻岩中石榴石的多期次生长;(6) 大陆俯冲带岩石地球化学与大地构造;(7) 碰撞后岩浆岩记录深俯冲大陆地壳的再造和再循环;(8) 板块界面相互作用与俯冲隧道过程。相关成果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在国际SCI刊物上发表论文66篇。这些成果无论是在广度、深度还是在学术影响力上都已经与国际接轨,其中的46篇论文发表后已经得到SCI他引638次,有16篇论文进入ISI引用率TOP 1% PAPERS。在项目实施期间,研究队伍中有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位学者入选2010-2015年ISI地学高引用率科学家前30名、1位入选前300名,1位入选前1000名。所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中有2人获得“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奖”, 4人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2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如获延续资助,我们将继续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以中国及其邻区大陆俯冲带为主要研究对象,扩大研究区域,增加比较对象。一方面扩展到中国西部涉及洋壳俯冲形成的超高压变质带如北祁连-柴北缘造山带和喜马拉雅造山带等,另一方面扩展到欧洲华力西造山带波希米亚地体和阿尔卑斯造山带意大利的超高压变质岩。预期研究成果是认识陆壳俯冲和洋壳俯冲之间在流体活动与元素分异方面的地球化学异同点,认识大陆岩石圈深俯冲过程中的壳幔相互作用及其效应,揭示陆壳俯冲与洋壳俯冲之间在壳幔相互作用方面的地球化学异同点,发展大陆俯冲化学地球动力学。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83
  • 0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郑永飞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