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着重解决穴位与非穴位在感受器水平的差异,探讨穴位的功能特征与靶器官之间的关系以及穴位本身在病理情况下相关活性物质的变化关系,研究针刺效应产生的物质基础与机制。首先将穴位作为"活"的研究对象,穴位随着内脏功能活动从正常状态到病理状态过程的变化可使穴位从相对沉寂(silent)状态向唤醒(active 或sensitized)状态转化,从而改变其敏感性,使穴位的大小和功能发生改变,探讨穴位从"沉寂"到"活化"的分子机制。通过对不同内脏功能状态下穴位从相对沉寂到相对唤醒的敏化过程的研究,以证明穴位功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可修正现代躯体-内脏反射研究仅在生理状态下得出的不够全面的结论。在内脏病变时,体表穴位处在"开(唤醒或敏化)" 和"阖(沉寂)"的不同状态,对相应内脏调整或治疗作用的"质"或"量"将会发生相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