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有机介质中蛋白质电泳分离理论与实验研究
  • 项目名称:有机介质中蛋白质电泳分离理论与实验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20376055
  • 申请代码:B06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4-01-01-2006-12-31
  • 项目负责人:高瑞昶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天津大学
  • 批准年度:2003
中文摘要:

(1)制备稳定的反胶束体系,并合成新的包衣蛋白质用表面活性剂,研究在有机介质中处于受"保护"状态下蛋白质的电泳分离及微观电泳迁移机理,以期获得有效降低电泳热的新方法;(2)研究表面活性剂类型、浓度、碳原子数、支链化程度及电场强度等因素对蛋白质在有机介质中电泳分离的稳定性、选择性、分辨率和负载容量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对深入认识反胶束及表面活性剂包衣蛋白质结构的本质,促进电泳技术在高纯度活性蛋白质制备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结论摘要:

(1)使用CTAB分别与BSA及BHB制备了稳定的蛋白质反胶束体系,系统研究了水相pH值、缓冲液离子强度及有机溶剂类型等因素对蛋白质反胶束体系稳定性及电导性能的影响。 (2)合成了谷氨酸二油醇脂核糖醇(2C18⊿9GE)系列包衣用蛋白质用表面活性剂,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分子量及支链化程度对包衣蛋白质在有机介质中稳定性及电泳迁移特性的影响。(3)研究探讨了BSA、RHB反胶束体系及在谷氨酸二油醇脂核糖醇包衣保护下,在癸烷和十二烷中的电泳迁移规律,重点考察了电泳过程的焦耳热效应并与自由溶液状态下的电泳热进行了比较研究。 (4)研究结果证明,采用反胶束体系或者对蛋白质进行表面活性剂包衣,均能实现蛋白质在有机介质中的电泳分离,并可明显地降低电泳分离过程的热效应。但是,IL-2和藻青蛋白(phycocyanin)分离试验研究表明,分离完成后,目标蛋白质的还原(蛋白质从有机相转入水相,同时又保持生物活性)很难实现,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研究成果对深入认识蛋白质反胶束体系及表面活性剂包衣蛋白质结构的本质,促进电泳技术在生物物质大规模制备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高瑞昶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