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国土空间分异机理的区域协调管理模式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国土空间分异机理的区域协调管理模式研究
  •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 批准号:70933002
  • 申请代码:G031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王铮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在国土空间分异基础上协调多区域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重要区域管理问题,其科学问题大致包括三项1 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内在基础导致地理空间发生区域分异的因素和动力学机制是什么? 2针对分异我们在什么意义上完成多区域协调,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协调多区域发展?3 实现区域间发展协调的管理模式和政策体系应该包括什么内容。本研究试图在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在应用上解决中国多区域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式问题,理论上通过结合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理论、进化经济学理论和区域知识管理理论,发展新的区域发展管理理论。为了达到目标,在技术上本项目将发展多区域CGE模型与结合元胞自动机的多层结构Agent-Base Simulation(ABS)模型,开发嵌入GIS软件的软件平台,从而开展基于GIS的空间数据挖掘、多区域CGE模拟、经济一体化和建立创新-知识溢出枢纽解析等的分析提出多区域协调的政策体系,最后实现学术和应用双重创新。

结论摘要:

依据进化经济学理论,利用多自主体multiagent-based模拟,本项目系统地发展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的“两个本性”(two nature) 学说为“三个本性”,即自然禀赋、交通与区位、人力资本与信息设施作为三次地理要素,引导了产业的三次发展和国土分异。模拟分析,中国国土分异,胡焕庸具有锁定特征,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模拟分析三个本性催生了区域空间结构依次出现独立单元、中心腹地结构和枢纽网络结构。项目对中国国土的具体研究发现,中国存在一个菱形的中心腹地结构,也发现了未来中国枢纽网络结构将在胡焕庸线以东完整发展。在第三本性作用下,中国的R&D活动及其投入促进了区域的收敛性,利用第三本性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项目对第三本性作用下区域发展做了管理学分析,提出了中国国土空间发展,下一步的战略应该是发展研发枢纽城市。项目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研发枢纽城市发展的区域战略管理模式,并且辨识了我国适合发展研发枢纽的城市及其专业化方向。项目还针对主体功能区管理战略自主开发了多区域CGE模拟系统,发现了主体功能区管理模式的优点和风险,并且模拟提出了三种主体功能区治理政策的结果。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5
  • 3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3 会议论文 3
王铮的项目
期刊论文 32 会议论文 3 著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