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BABAR、Belle、BES,CDF等实验组发现了许多新强子态,强子谱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JLab相关实验、BESIII、COMPASS等实验的运行,将提供更多更精确的强子谱。目前发现的新强子态大多与粲夸克相关粲偶素态,粲介子态等,对这些新强子态理论上已提出了多种解释分子态,四夸克态、混杂态等。组分夸克模型在与粲夸克相关的的低激发介子态的描述上很成功,但对新发现的介子描述存在困难。包含多夸克成分或强子圈的贡献的非淬火夸克模型已成为组分夸克模型发展的必然。本研究就是通过改进普遍使用的3P0模型来发展非淬火夸克模型,对介子和重子谱重新计算,应用现有实验结果检验此模型、分析新强子态,并预言新强子态。一方面为国内外重大科学装置上强子谱的研究提供理论先导,另一方面通过与相关实验的比较和吸取非微扰QCD的研究进展,改进组分夸克模型,使此模型更接近物理真实、更有预言能力。
dibaryon;tetraquark;baryonium;unquenched quark model;multi-body interaction
针对WASA-at-COSY实验组一系列实验所报道的存在IJP=03+的双重子共振态d*,即我们组一直坚持的“不可避免的”双重子态,我们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在夸克模型框架下计算了np的D波-G波散射,得到了与最新实验结果一直的散射振幅和D-G波混合角,对流行的对d*的窄宽度的隐色道解释,我们指出在现有夸克模型中,d*的结构起重要作用,但是隐色道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还对双重子态IJP=30+,NΩ进行了计算,给实验寻找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在我们发展的色流管模型中,对BESIII,Belle等实验组发现的Zc家族粒子进行了系统计算,指出这些状态可以对应四夸克cuc ?d ?家族的一系列状态。并且指出多体相互作用在其中有重要作用;此模型也用于其它四夸克态和重子-反重子态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可能的四夸克态和重子偶素态。我们还提出了四夸克体系的一种新结构环丁二烯结构。我们利用夸克对产生模型尝试发展了非淬火夸克模型,并在一些近似下对轻强子的能量进行了计算,发现对于轻强子体系,高Fock态引起的质量移动较大。考虑完整的多夸克成分并改进原有计算中的假设,虽然工作量巨大,但这是模型发展的必须,计算工作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