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功能性超声成像协同并评价抗VEGF抗体对肾癌血管生成影响及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 项目名称:功能性超声成像协同并评价抗VEGF抗体对肾癌血管生成影响及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0835
  • 申请代码:H18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杨斌
  • 负责人职称:主任医师
  •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尽管抗VEGF靶向性治疗恶性肿瘤已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并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如何在进行靶向治疗前量化肿瘤血管、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药物疗效目前尚没有可行的方法。因此,研究经济有效的方法来监测肿瘤并选择靶向治疗敏感人群显得十分重要。本课题将对功能性超声成像进行研究,首先建立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的体外模型及裸鼠肾癌模型,随后将携抗VEGF抗体的靶向造影剂应用于动物模型,用药同时对瘤体进行超声辐照,对比研究超声辐照+靶向治疗的协同作用,以期最大限度发挥靶向药物的疗效。在用药过程中应用超声造影组织灌注定量分析评价人肾癌裸鼠移植瘤新生血管生成,同时研究其在评价抗VEGF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效果中的作用,并利用目前最新的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技术对用药过程中肿瘤组织因细微病理改变而导致的宏观弹性的变化进行连续性研究。

结论摘要:

随着对肾细胞癌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分子靶向治疗备受关注,为晚期肾癌、肾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准确评价肾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对于肾肿瘤的诊断及抗血管疗效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评价携带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抗体的靶向超声微泡在裸鼠原位肾癌模型中的显像效果并探讨其评价裸鼠肾癌新生血管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建立了人肾透明细胞癌原位移植裸鼠模型,制备携带VEGFR2抗体的靶向微泡(MBV)及携带同型对照抗体IgG的微泡(MBC),每只裸鼠分别随机注射MBV 、MBC及不带任何抗体的裸微泡MBN后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注射MBV及MBC微泡后10min中内肿瘤的显像强度,并于10min中时给予高机械指数(MI=1.9)的超声发射破坏微泡,计算并比较三种微泡破坏前后肿瘤强度差值,以及注射MBV后肿瘤组织与正常肾皮质微泡破坏前后强度差值,并对肿瘤组织及正常肾组织行VEGFR2免疫组化检测其表达。 结果显示注射微泡后10s时MBV及MBC组微泡增强强度上升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微泡后1min,2min,4min,6min,8min及10min时MBV组的增强强度上升百分比明显高于MBC组(p <0.05),增强停留时间延长,微泡击破前后差值比较,MBV组明显高于MBC组及MBN组(p <0.01),肿瘤组织明显高于正常肾皮质(p <0.01),免疫组化结果证实裸鼠肾癌血管内皮有VEGFR2高表达。 因此,运用携抗VEGFR2抗体的靶向微泡与原位肾透明细胞癌新生血管内皮靶点特异性结合,能持续增强显像,可作为评价肿瘤新生血管及监测抗血管治疗疗效的重要分子成像方法。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9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杨斌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