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农地边际化现象从东部地区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蔓延,并通过农地粗放经营与耕地撂荒等变化表现出来。在农地边际化过程中,农户如何调整自己的土地利用行为?农地边际化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互馈机理如何?农户的这种行为响应对区域的土地生产率与粮食生产力、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又将产生什么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项目将以地处长江中游南岸的湖北省咸宁市为例,采用农户调查、基于MAS的农户土地利用模型、边际分析与区域比较等方法,重点剖析市域内"平原区与丘陵山区"两种代表性农区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响应特点、模式,探究农地边际化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互馈机理,重点评估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响应对土地生产率与粮食生产的效应,考察农地边际化对农村社区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对于阐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决策变化的机理,合理引导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marginalization of arable land;farmers' land use behavior;MAS model;feedback mechanism;Xianning city
近20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农地边际化现象从东部地区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蔓延,并通过农地粗放经营与耕地撂荒等变化表现出来。在农地边际化过程中,农户如何调整自己的土地利用行为?农地边际化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互馈机理如何?农户的这种行为响应对区域的土地生产率与粮食生产力、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又将产生什么影响?针对这些问题,项目组在大量农户调查的基础上,基于MAS的农户土地利用模型与区域比较等方法,重点对平原区与丘陵山区两种代表性农区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响应特点、模式、机理及其对粮食生产的效应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1992年与2001年是本区边际化最严重的时期,2002年以来的系列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地边际化的程度,但并没有改变边际化的长远发展趋势;(2)劳动力向区外非农领域大幅度转移,优质劳动力资源流失严重,丘陵山区的转移更为彻底;(3)农户劳力的大量外流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丘陵山区农地种植结构由“双季稻”向“单季稻”转变,也加剧了农村边际土地的撂荒程度;但农业劳动力外流使小规模经营的农户数减少,中等规模经营和大规模经营的农户数增加,使得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成为可能。(4)在农地边际过程中,农户的耕作方式与模式出现了显著变化,农户劳力要素被其它生产要素替代成为一种主流变化趋势。(5)在农地边际化过程中,不同农户有不同的响应模式。丘陵地区农户主要以农地流转、退耕还林等方式来响应,农地利用结构出现“水田、旱地面积持续同步下降,林地等生态用地明显增长”的变化;而在平原地区则出现“水田减少、旱地增多,其它用地增多”的变化特点。(6)在农地边际化过程中,农地利用集约度在时序上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现有在耕农地的集约度不断提高。平原区和丘陵山区水田集约度都有所增长,平原区增长更快;平原区旱地集约度远高于丘陵山区。(7)基于微观的农户行为分析可以较好的理解农户个体受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后的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决策,从微观上解释了农地利用转变的原因。(8)在边际化过程中,丘陵山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呈现出现持续下降态势,但平原地区的产粮能力并没有出现下降,相反受益于农地流转与机械化程度提高等因素,农户与土地和生产效率均出现明显提升,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区域性粮食需要量下降,粮食生产的商品率反而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