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不同价态锑化合物在天然有机质/矿物复合物表面的吸附与解吸研究
  • 项目名称:不同价态锑化合物在天然有机质/矿物复合物表面的吸附与解吸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21107063
  • 申请代码:B0702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席建红
  • 依托单位:山西大同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锑正在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污染物,而我国是一个产锑大国,锑污染也极为严重。污染物在环境矿物及天然有机质等环境介质表面所发生的吸附解吸,及伴随吸附过程而存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影响污染物在环境中分布、迁移转化的重要途径。本课题拟探讨不同价态锑化合物与阴离子在矿物表面及矿物/天然有机质复合物表面的竞争吸附及解吸的特征,测定吸附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征,研究温度、pH、离子强度和干扰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并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如原子力显微镜、光电子能谱等从分子水平探讨不同价态锑化合物、天然有机质与矿物表面之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试图从微观机理解释各种矿物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吸附解吸行为。通过这些研究对于了解环境中锑的形态分布、迁移转化规律,以及生物有效性方面的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结论摘要:

环境中的锑污染正逐渐引起各国学者的共同关注,并成为环境化学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而我国由于锑矿储量丰富,长年的开采冶炼使得矿区周围的水、土壤、大气、植物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锑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解吸、氧化是影响其环境行为的重要过程。高岭土和针铁矿是环境中常见的两种组分,本研究主要开展了锑的形态分析,以及锑在高岭土和针铁矿表面的吸附,解吸,氧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进行锑的形态分析时,样品中的Sb(V)会产生荧光信号,从而使得Sb(III)的测量结果偏高。控制载流液与反应介质的HCl的浓度,并加入柠檬酸与氟化钠做掩蔽剂,可以抑制Sb(V)所产生的荧光信号,从而实现Sb(III)的准确测量。在Sb(III)-高岭土-竞争性离子的三元体系以及Sb(III)-高岭土的二元体系中,在反应最初的12小时内,反应速度很快,随后,明显变慢。与NO3-,SO42-相比,PO43-对Sb(III)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二元体系与三元体系的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可以用Langmuir与Freundlich模型很好地拟合。通过三个温度下的等温吸附数据计算了两个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过程。吸附后的溶液中,检测到Sb(V)的存在,说明吸附过程伴随着Sb(III)的氧化。Sb(III)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及氧化同时发生,高岭土可能是氧化反应的催化剂,而氧气可能是氧化剂。反应介质的pH值对吸附及氧化过程有显著的影响,碱性介质中,溶液中Sb(V)的量远高于中性及酸性介质中。吸附前后高岭土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分析表明,高岭土表面的≡AlOH,≡SiOH,≡MgOH基团参与了吸附反应。在有NO3-,SO42-,PO43-存在的Sb(III)-针铁矿-竞争性离子三元体系,以及不添加竞争性离子的Sb(III)-针铁矿二元体系中,在最初的8小时内,反应速度极快,之后,动力学曲线变平缓。PO43-对Sb(III)的吸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反应级数为2。三个温度下的等温吸附数据均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很好地拟合。热力学数据表明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反应。吸附后的溶液中检测到Sb(V)的存在,说明针铁矿存在时,体系中的Sb(III)被氧化为Sb(V),并有少量Sb(V)解吸。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9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1 会议论文 2 获奖 3 专利 2
席建红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