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为原子核高自旋态研究课题。用在束伽玛谱学实验技术,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与中科院近物所(兰州)国家开放实验室的重离子加速器上,对194,195Au核进行高自旋态研究,着重研究核的三轴形变准粒子带结构,寻求三轴形变存在的判据,探索其形成机制。同时探讨h11/2质子空穴和h9/2中子空穴对核芯的γ形变驱动效应。以反冲遮挡法测量同质异能态寿命,利用理论计算探讨同质异能态的成因。最后将在TRS和CSM理论框架下对实验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探讨质量数A=190核区三轴形变的系统性。本课题将为实验检验原子核的γ形变提供间接证据。
high-spin states;triaxial shapes;incomplete fusion;weakly bound nucleus;
在此项目的支持下,在北京HI-13串列重离子加速器上,利用弱束缚核7Li与靶核192Os的完全和非完全熔合蒸发反应,采用标准在束γ实验技术,我们研究了A=190核区194,195Au,195Pt及193Ir共4个核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首次建立了丰中子核195Pt和193Ir的能级纲图,并极大的扩展了194,195Au的能级结构。A=190区的Ir,Pt及Au原子核处于形变过渡区,其形变及其演化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实验及理论分析,本课题获得这些核三轴形变的谱学特征,得到了三轴形变的间接实验证据。同时,在此次实验中我们观测到非常强的带电粒子出射道,这是由于7Li的弱束核性质引起的7Li与靶核192Os碰撞时破裂成alpha和tritium,其中的一个裂片alpha(或tritium)与靶核192Os熔合,布居Pt(或Ir)同位素的高自旋态。通过此次实验,我们认为弱束缚核引起的非完全熔合反应可以作为研究丰中子核高自旋态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些研究成果已撰写6篇学术论文,培养了两名博士研究生,其中有4篇发表在Physics Review C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