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区域固定地震台网和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台阵计划的密集流动地震台阵的波形资料,采用近场资料分析技术,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壳各向异性空间分布,开展基于地壳各向异性的地壳应力场分析,按地质构造进行分区特征研究,获得研究区地壳各向异性参数分布特征。根据逆冲断裂和走滑断裂的不同特性,解析各向异性参数与断层性质及区域应力场的关系。基于地震活动,选择合适台站的小震记录数据,对剪切波分裂参数的动态特征进行探索性分析。利用穿透壳幔介质的震相,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岩石圈介质地震各向异性特征,分析地震各向异性空间分布和深部形变,对研究区域内各向异性分层特性进行探索研究。开展地壳各向异性及岩石圈各向异性的比较分析,根据地震各向异性在深度上的分层性,结合GPS观测结果和深部构造,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表运动特征与岩石圈形变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区域下方各向异性特征的动力学含义。
the southeast front of Qinghai-Tibet Plateau;Seismic anisotropy;crust and upper mantle;stress and strain;anisotropic layering
使用区域固定地震台网和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台阵计划的密集流动地震台阵的波形资料,采用近场资料分析技术,获得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壳各向异性空间分布,开展了基于地壳各向异性的应力分析,并按构造特点进行了分区讨论。根据区域构造及断裂分布,结合GPS 观测结果,分析了区域各向异性参数与构造及应力的关联性。研究表明,虽然中上地壳裂隙介质的各向异性受到断裂、构造及应力的影响,呈现复杂的空间分布,但总体上显示出近NS向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特征,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与由GPS资料获得的主压应变方向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在川滇块体东部,地壳介质快波偏振方向近似为ENE方向,揭示出与地表构造和深部构造关联性。 利用穿透壳幔介质的SKS,PKS和SKKS震相(简称为XKS震相),获得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上地幔(主要是岩石圈)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XKS快波偏振虽然呈现复杂的空间分布,但在特征上大体呈现出南北两个分区,以北纬26o左右为界,南部XKS快波偏振呈现近EW向的分布,北部则趋近于NS方向,揭示了在青藏东南缘存在明显不同的岩石圈各向异性分布,这种特征应该与深部介质特性及不同形变状态有关。 根据中上地壳各向异性及地壳上地幔(主要是岩石圈)各向异性,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壳幔介质地震各向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总体图像上,中上地壳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近似为NS向,反映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XKS资料的快波优势偏振方向近似为EW向,两者近似正交。研究获得了初步的各向异性分层图像,结果显示了区域地震各向异性在水平空间和深度上的差异,揭示了地壳深部形变的差异。 项目使用背景噪声资料,获得了Rayleigh波方位各向异性,不同周期的方位各向异性图像展示了水平空间的不同和深度空间的差异,通过对比近震S波分裂、Pms转换波分裂和远震XKS分裂等体波各向异性结果,显示了与青藏高原物质向东逃逸相关的特征。速度成像结果也揭示,震级大于7 级的地震集中在15~30km深度范围,主要发生在高速异常的低速异常分界面并更深入到相对高速的异常体内。 课题还进行了剪切波分裂参数的动态特征与地震活动关系的讨论,开展了裂隙性质、应力变化、模型模拟、尾波干涉等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