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救助的公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更准确的瞄准贫困群体,有利于提高贫困救助体系的效率。本项目拟将城市住户调查和人口普查资料结合起来,利用贫困地图法对调查地区的贫困发生和分布进行研究,并结合社会救助的实际执行情况,对社会救助体系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估。本研究希望对13个中等城市进行住户调查,重点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研究,并将本次调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于2001年进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使得城市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冲击。劳动力市场冲击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城市失业率的上升、劳动参与率的下降和由此产生的城市贫困。本研究利用第一手的城市住户调查资料,研究和分析了以下问题。首先,我们分析了就业冲击产生的劳动力市场结果,并发现城市贫困不仅给城市家庭的即期收入和消费带来影响,也使得贫困家庭减少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了贫困在代际传递的可能性。其次,城市家庭通过就业的非正规化应对劳动力市场冲击所产生的贫困,在劳动力市场形势严峻的时期,非正规就业成为城市家庭应对贫困的主要手段。第三,随着城市贫困的产生和演变,城市社会救助体系也在逐步形成、完善和发展,从临时性的、与就业相联系的救助形式,过渡到以低保为核心的社会化的救助体系。第四,从救助体系的运行效率看,虽未实现应保尽保,但瞄准效率、转移支付的效率以及减贫效率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最后,现行的城市贫困救助体系忽略了迁移贫困,这是一种新形式的城市贫困,集中表现为迁移人口面临的更大的脆弱性。因此,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救助体系、扩大体系的覆盖范围、整合城乡社会救助网络将是未来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