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微生物在位繁殖效应及其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贡献
  • 项目名称:微生物在位繁殖效应及其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贡献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50374038
  • 申请代码:E04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4-01-01-2006-12-31
  • 项目负责人:牟伯中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 批准年度:2003
中文摘要:

针对微生物驱油过程,重点研究油藏多孔介质中以烃类为唯一碳源、嗜热、兼性厌氧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化学趋向性速度、扩散速度和驱替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驱油过程中微生物沿孔隙径向浓度分布的理论模型,确定多孔介质中微生物在位繁殖效应的基本参数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从代谢产物分子与水介质以及油膜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入手,研究油/水界面区代谢产物剥离油膜的动力学过程,在分子水平上揭示驱油过程中微生物在位繁殖效应的微观机理和本质;建立驱油过程中微生物在位繁殖效应对提高采收率贡献的模型。为促进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对我国高含水中后期油田提高采收率和稳产战略意义重大。

结论摘要:

驱油过程中微生物的在位繁殖效应是微生物驱油过程的特性,也是认识微生物驱油机制的重要基础。本项目针对微生物驱油过程,实验确定了驱油微生物的化学趋向性系数和扩散系数,研究了以烃类为唯一碳源、兼性厌氧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化学趋向性速度、扩散速度和驱替速度共同作用下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孔隙中的浓度分布,建立了驱替过程中微生物沿孔隙径向浓度分布的模型,考察了微生物生长速率、化学趋向性速度、扩散速度和驱替速度对微生物和代谢产物浓度分布的影响,得到了临界驱替速度与最大平衡浓度之间的关系,在微生物驱油机制方面获得了新的基础资料。同时,本项目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建立了水驱高温油藏环境微生物生态基因组文库。研究结果对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有指导意义。项目实施以来,研究成果先后7次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报告交流;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1
  • 8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2 会议论文 4 获奖 1 专利 4
牟伯中的项目
期刊论文 12 会议论文 4 获奖 1 专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