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籽粒大小是水稻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粒型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对培育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植物种子发育机理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鉴定的水稻粒型基因只有4个。本实验室利用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技术,获得了一批大粒材料。利用这些种质资源,构建近等基因系,在2号染色体上定位到一个粒型/粒重性状的主效基因,其对千粒重的贡献率高达61%。目前已将之精细定位于20 Kb内,该区间内仅有一个候选基因且功能未知。通过与GW2对比分析,表明该基因是一个新发现的水稻粒型性状基因,命名为GS2。本项目将利用Gateway技术和农杆菌介导法,开展GS2基因功能互补、超表达及RNA干扰研究,以证实GS2就是粒型基因;借助启动子-GFP转基因实验及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GS2时空表达情况;通过分子标记及基因测序方法跟踪该基因的进化情况,为深入研究水稻粒型的形成机理及实际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Rice;Grain Shape;LGS1;Map-based Cloning;Gene Functional Complemention
本项目实施以来,我们认真按照既定的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完成项目合同的各项指标,项目经费严格按照预算开支,项目执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首先开展了LGS1基因的功能互补验证及超表达实验,结果显示,LGS1基因能恢复lgs1的功能,减小了受体株系粒型,降低了千粒重;其表达量的升高也会影响水稻籽粒的发育,减小粒型。LGS1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分析表明,LGS1基因可能只在发育中的颖花中特异表达,主要参与颖花发育过程的调节。利用lgs1近等基因系进行谷粒性状及灌浆速率差异分析发现,lgs1的近等基因系,早期灌浆速率快,效率高,很可能具有增大细胞的作用,从而起到增大粒形、增加粒重的作用。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LGS1基因的序列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突变体中LGS1基因的引起功能变化的突变位点及籼粳稻间的保守差异位点。根据该基因特异性突变位点,我们设计了特异性引物1对,可用于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快速导入该基因,实现基因的快速转育。本研究通过图位克隆获得的粒形基因LGS1,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的该基因的功能,达到预期目的。该基因可应用于实际水稻育种中,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实现基因的快速转育,从而增大稻谷粒型,增加水稻千粒重,最终达到增产的目。同时该基因的克隆,对水稻粒形遗传网络调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素材。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我们获得了一个新的调控水稻粒形基因LGS1,初步了解其功能及对水稻谷粒发育的影响;了解基因序列特性,设计了可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和PLoS ONE杂志上分别发表了一篇论文,这两篇杂志 2013年的影响因子分别是13.5和3.5;培养两名博士生和3名硕士研究生。本项目顺利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并为今后该基因的调控机制研究奠定的基础,项目执行获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