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振兴前后,其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空间重组与区域联动日益加深。本项目基于空间流的研究视角,以东北城市密集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面上分析考查东北城市密集区空间经济联系的影响因素与主要特征;运用计量分析手段,构建适用的空间联系模型,并通过实测流检验和参量替代分析等途径,评估振兴前后东北城市密集区空间经济联系强度、方向及其空间格局的重构,并利用因子分析和空间相关分析法确定空间联系的主要驱动力因子;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典型的东北城市密集区进行深入的微观考查和对比研究,最后将面上分析、计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综合,提出完整的东北城市密集区空间经济联系测度、方向及其动力机制的研究结论。本项目研究视角新,研究内容属城市地理学前沿,并试图在空间联系模型构建与参量替代分析方面实现方法手段创新,具有比较明显的学术意义,可丰富完善城市地理学有关理论,也可为指导东北地区改造与振兴提供认识和决策依据。
City Concentrated Areas;Spatial economic contacts;Dynamic mechanism;Northeast China;
主要结论东北城市密集区空间经济联系经历了缓慢增长期,过渡期和快速持续增长期三个发展阶段,城市信息流、交通流、资金流的流量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组成结构出现复杂的变化,不同等级城市、不同要素流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沈阳经济区空间联系最为紧密,沿海经济带次之,哈大齐和吉林中部较为松散,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成为各自区域联系的中枢,沈抚、长吉、哈双空间联系最为密切,城际交互作用大致遵循“距离衰减规律”。高速铁路成为推动密集区空间联系的主要推动力,哈大高铁的开通加速了东北地区空间格局的渐变与重塑,哈大轴带的空间极化现象将进一步提升,新的“中心—边缘”格局体系初露端倪,传统的区域空间格局被打破,空间分化与组合日趋复杂,辽中南城市群分化成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吉林中部和哈大齐重组成哈长经济区,中心城市间经济影响腹地的嵌套现象加剧,空间关系模糊,近域大城市空间整合与同城效应显现,沈阳-抚顺、哈尔滨-双城、长春-吉林呈现出明显的同城化和一体化发展特征。此外,城市间、区域间地域分工与空间差异,要素流动、集聚与扩散、行政力量的约束等也是导致空间联系的主要驱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