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钙通道的钙调蛋白依赖性易化与失活的分子机制
  • 项目名称:钙通道的钙调蛋白依赖性易化与失活的分子机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071004
  • 申请代码:C11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郝丽英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钙调蛋白(CaM)依赖性易化与失活是我们最近提出的新概念,它与经典的钙离子(Ca2+)依赖性易化与失活一起构成了钙通道调节的两个正负反馈机制系统。关于两者的关系,我们提出了两者间相互影响,而CaM依赖性易化与失活机制可能更为基本的新观点。CaM蛋白呈哑铃型构象,由氨基端的N环、羧基端的C环和两环间的连接三个部分组成,N、C环上各有亲和力不同的两个Ca2+结合位点。本研究拟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及膜片钳制技术开展如下研究(1)观察CaM半剪切体及Ca2+结合位点点突变体对钙通道活性的易化与失活作用及其Ca2+浓度依赖性;(2)观察各CaM与通道蛋白的结合关系及其Ca2+浓度依赖性;(3)各条件下钙通道活性及蛋白结合量与[CaM]及[Ca2+]三维量效关系的数学模拟。通过探讨CaM的 N环、C环及其连接部在CaM依赖性易化与失活中的不同作用,明确CaM引起钙通道活性易化与失活的分子机制。

结论摘要:

Calmodulin(CaM,钙调蛋白)通过与钙离子(Ca2+)结合介导了钙通道的Ca2+(CaM)依赖性易化与Ca2+(CaM)依赖性失活过程,形成了钙通道特有的正负反馈调节机制。本项目探讨了该过程的分子机制,结果如下。(1)采用重组GST融合蛋白技术,建立了大量纯化具有生物活性的CaM及其Ca2+结合位点突变体CaM12、CaM34、CaM1234蛋白的方法。(2)采用半定量GST pull-down assay法和结合量曲线拟合,研究了CaM及其突变体与Cav1.2的C末端蛋白CT1的结合,发现CaM和CaM12与CT1的结合具有浓度依赖性和[Ca2+]依赖性;在高[Ca2+]下,CT1可以结合约两分子的CaM。CaM34和CaM1234与CT1结合时,[Ca2+]依赖性消失,提示CaM的C-lobe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3)CaM及其突变体也可以与Cav1.2的N末端结合,当[Ca2+]升高至10 μM和2 mM时,CaM与NT结合较明显。(4)CaM半剪切体(N-lobe或C-lobe)均可单独与Cav1.2的C末端结合,而且均存在[Ca2+]依赖性。C-lobe较N-lobe有更高的结合量。(5)CaM半剪切及其突变体均可以与IQ和preIQ基序结合,C-lobe与IQ及preIQ的结合量高于N-lobe的结合量。有趣的是C-lobe与preIQ的结合发生在较高[Ca2+]条件下。(6)CaM的N-lobe和C-lobe均可以与Cav1.2的N末端(NT)结合,结合量随[Ca2+]的增加而增加。C-lobe与NT的结合也需要较高的[Ca2+]。结论在低和中等[Ca2+]时,Cav1.2可能只能结合一个CaM分子;随着[Ca2+]升高,结合量增加,这可能是通道活性易化的基础;当[Ca2+]进一步升高,或CaM浓度升高时,Cav1.2的C末端可以结合两个分子的CaM,这可能与通道的失活机制相关;CaM与Cav1.2钙通道可以同时形成的N-lobe与Cav1.2的NT,C-lobe与 Cav1.2的 CT,或C-lobe与Cav1.2的NT,N-lobe与 Cav1.2的CT结合的架桥式构型,为Ca2+(CaM)依赖性失活提供了结构基础。研究共发表论文43篇,其中SCI论文10篇,优秀论文奖7篇。培养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3人,完成了预期目标。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2
  • 18
  • 0
  • 7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郝丽英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