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发挥中医针灸学、电生理学、现代检测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优势,采用微电极阵列胞外记录技术,在针刺足三里治疗胃病的研究平台上,运用针刺手法仿真系统模拟针刺手法参数,保证针刺输出参数客观化的前提下,以不同手法针刺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的足三里穴,对这一针刺过程中脊髓背角广动力型神经元(Wide dynamic range, WDR)的放电信号进行连续记录,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如混沌特性、熵、分岔、复杂度等)提取并分析放电信号中所包含的与针刺手法相关的特征性信息,结合效应构建相应的动力学特征数学模型,探讨胃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以及不同手法针刺足三里穴的过程中,脊髓背角WDR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动力学类型及其变化规律,明确针刺手法-神经电信号特征-脏腑效应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实现针刺手法作用规律的特征刻画和科学表达,为临床针刺手法的科学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为针刺手法的规范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Spinal dorsal horn;Neural electrical signals;Microelectrode array;Wide dynamic range neurons
本项目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镍铬合金微丝电极阵列胞外记录技术,给予冰无水乙醇灌胃作为脏腑病变动物模型,以不同手法针刺正常和模型大鼠的“足三里”穴,分别记录脊髓背角神经元的诱发放电活动,应用生物信号分析系统提取并分析放电信号中所包含的与针刺手法相关的特征性信息。结果表明,生理状态下,不同针刺手法引起的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信号表现出不同特征(如放电频率、ISI分布、功率谱、混沌特性、熵、复杂度等方面),能有效地将不同针刺手法区分开来。病理状态下,脊髓背角神经元对穴位刺激的激活反应在内脏病理状态下是否变化,以及不同针刺手法作用下的这种易化作用有无差异,这些指标尚在数据分析之中。本项目从神经电生理角度刻画了不同针刺手法的部分作用特征,为临床针刺手法的科学应用提供了一定实验依据,为针刺手法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本项目发表论文3篇,其中1篇SCI收录,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