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中草药杀灭鱼类单殖吸虫活性分子的分离及杀虫机理研究
  • 项目名称:中草药杀灭鱼类单殖吸虫活性分子的分离及杀虫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072242
  • 申请代码:C1906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王高学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中草药活性分子及药理基础研究是创制水产新药的理论基础,是提高水产病害控制效果、保障水产品和环境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申请以中草药小果博落回、盾叶薯蓣为研究对象,以危害鱼类严重地单殖吸虫-指环虫为供试虫,采用模型寄生虫-中型指环虫活体感染金鱼、药浴杀虫和鳃组织离体培养指环虫的药物杀虫活性测定方法,结合硅胶柱层析、HPLC制备等分离技术进行杀虫活性分子分离研究;对高活性分子致毒供试虫后,采用电镜技术、生化测定方法,观察细胞致毒靶标和测定代谢酶类变化规律,阐明活性分子的杀虫机制;在此基础上,对鲤口服或注射高活性分子,采用HPLC和LC-MS等分析方法,检测并鉴定活性分子在鱼体各组织器官分布、药代学参数和药物残留基团种类,明确活性分子代谢机制。该研究的成功开展不但为杀灭鱼类寄生虫新渔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今后无公害渔药基础创新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模板,具有重要科学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结论摘要:

本项目在建立金鱼寄生中型指环虫药物筛选模型和方法基础上,对从中草药小果博落回分离的血根碱、隐品碱、β-别隐品碱、原阿片碱和6-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进行杀虫测定,达100%杀虫率的浓度分别为0.7、8.0、8.0、16.0及7.0 mg/L,48 h对金鱼LC50分别为1.13、16.12、15.88、21.69及10.91 mg/L,治疗指数分别为3.03、4.82、3.40、2.66、2.99。从盾叶薯蓣分离获得延龄草苷、纤细薯蓣皂苷,48 h对指环虫EC50分别为26.48和0.18 mg/L,对金鱼 LC50分别为73.11和1.40 mg/L,TI分别为2.76 和7.78。高活性成分血根碱、纤细薯蓣皂苷杀虫扫描电镜观察指环虫体表均变得粗糙,粘液增多,破裂、体液外流;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体表结构损坏,体内分泌颗粒、线粒体减少,未见合胞体。质膜损坏并形成嵴,细胞连接损伤。基板致密结构变稀疏,与肌肉连接出现断层。相关代谢酶研究证实血根碱使可溶性蛋白浓度下降(P<0.01);丙二醛含量与时间呈正比,48 h是对照组的5.03倍(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在处理6 h后上升,从12 h后开始急剧下降,48 h是对照组的0.47倍(P<0.01);总抗氧化活性活性与处理时间负相关,48 h是对照组的0.31倍(P<0.01)。血根碱作用鱼类时间与免疫基因IFNγ基因表达量呈递减关系,与TNFα1、TNFα2、TGFβ、INOSα、INOSβ和IL1β2表达量均呈抛物线关系,并于第7天达到峰值。细胞毒研究表明血根碱(1 mg/L及以下)对草鱼肾细胞具增殖作用,48 h细胞未见毒性效应。药代学研究显示口服血根碱在鲫鱼体内药动学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检测代谢产物为二氢血根碱。该研究的成功开展不但为杀灭鱼类寄生虫新渔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今后无公害渔药基础创新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模板,具有重要科学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0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王高学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