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周盘广泛存在于许多大质量恒星(比如Oe、Be、Bp、Ap星)周围,研究这些恒星就必然需要了解盘的物理特性,尤其是盘的形成机制和形成过程。本项目以Oe型和Be型恒星为例,首次综合考虑星风、恒星自转、恒星磁场、恒星脉动在星周盘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重点研究目前国际上尚未解决的这类恒星的星周盘的形成机制问题、盘的动态形成过程以及消失过程,并把模型得出的结果与射电、红外、光学以及X射线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给出盘的结构特征,得出更完善的星周盘模型。
stellar winds;rotation;magnetic fields;pulsation;circumstellar disks
星周盘广泛存在于许多大质量恒星(比如Oe、Be、Bp、Ap 星)周围,目前已经有大量的观测和理论研究,但关键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星周盘是如何形成和维持的?综合考虑星风、恒星自转、恒星磁场、恒星脉动在星周盘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研究,本项目提出了两种可能的机制(1)这些大质量恒星的偶极磁场把冻结在磁力线上的星风物质输运到恒星的赤道带从而形成盘,为此我们开展了相应的数值模拟;(2)考虑恒星除了有宏观磁场外,我们注意到恒星可能还有局部磁场,而且比较强,因此我们考虑大质量恒星存在四极磁场,结合恒星的转动、脉动和星风,以及阿尔芬波,这样就会形成星周盘。与此相关,我们也考虑了超新星爆发的影响以及黑洞周围的物理相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