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以血清中出现抗BP180和抗BP230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位于BP180蛋白的NC16A靶位是致病性抗体主要作用靶点。虽然抗BP180 NC16A IgG抗体在BP发病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认,但究竟何种IgG亚型致病及机制至今未明。该课题提出新的假说"在BP发病过程中,IgG1是致病性抗体,IgG4可能起保护作用",拟分析患者血清中抗BP180 NC16A IgG1、IgG4水平与B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纯化抗BP180 NC16A IgG1和IgG4,采用人源化转基因NC16A小鼠动物模型和体外试验,探讨抗BP180 NC16A IgG1作用的分子免疫学机制(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炎性细胞释放蛋白水解酶、刺激角质形成细胞释放细胞因子),验证我们的假说,从全新的角度研究BP发病机制,为今后BP的生物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bullous pemphigoid;anti-BP180NC16A IgG;anti-BP180NC16A IgE;subclass;prognosis
1. 率先在国内建立抗BP180NC16A IgG亚型的ELISA检测方法,至今未见类似文章发表。利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了136例BP患者血清中抗体水平,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其中4种抗体均阳性的患者血清,并和ELISA方法比较。检测结果显示抗BP180NC16A IgG1、IgG2、IgG3及IgG4抗体亚型阳性的标本数分别有92,62,69和74个,阳性率分别为67.6%,45.6%,50.7%,和54.4%。 2. 建立了抗BP180NC16A IgE的检测方法,该部分属于国内首创,未见类似文章发表。我们建立的检测方法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与国外报道相似,并申报专利一项。该方法的建立为今后临床上开展抗BP180NC16A IgG和IgE检测提供了方法学依据,并有望开发新的检测试剂盒,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嗜酸性粒细胞(EOS)与BP相关,我们对EOS与BP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讨,EOS是BP 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4. 研究了抗BP180NC16A 亚型与BP预后间的关系。 伴有粘膜损害的BP患者各亚型的分值明显高于不伴粘膜损害的患者。生存分析显示,BP患者的愈合时间与年龄无关,但女性患者、高IgG1、IgG3、IgG4的患者明显较男性和低IgG1、IgG3、IgG4长。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HR=3.822, CI=1.689-8.648, p=0.001)、IgG1 (HR=0.322, CI=0.135-0.767, p=0.01)、IgG4(HR=0.373, CI =0.154-0.904, p=0.029)在排除混杂因素后是B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5.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皮肤科进行了交流和合作。该大学皮肤科实验室主任Dr.Liu教授于分别于2011年10月,2012年5月和10及2013年5月先后四次来我院进行交流访问,对本课题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宝贵意见。 6. 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1名。刘冰、铁杜尔娜、王昱璐;周细平。4位研究生均从事本课题及相关研究。2名研究生今年毕业。 7.发表文章15篇,待发表3篇,参加学术会议8次;申报发明专利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