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从事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自适应天线与空间谱估计及其应用的国际前沿性理论研究,在IEEE汇刊、IEE会刊、中国科学等期刊与会议发表论文212篇,其中收录SCI、EI、CSCD三大检索202篇次,著有学术专著3部(《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空间谱估计理论与算法》和《自适应阵列处理》),被他引768次,申请发明专利19项(已授权8项),获软件著作权1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高校青年教师奖等多项奖励与"全国优秀博士后"、"全国优秀教师"2项称号。入选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从1997年开始主持军队重点实验室建设,所负责学科进入全军2110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组建了一支研究方向稳定、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团队,在空时信号处理及其在新体制雷达中的应用方面已在国内形成特色与优势,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complicated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airborne radar;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clutter and jamming suppression;target detection
预警机、侦察机、歼击机在空天地一体化的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机载雷达是这些武器装备的核心。本项目瞄准世界机载雷达装备的研发动向,立足于我国中远期目标以及当前亟需解决的新一代机载雷达研发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着重开展新一代机载预警雷达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电子战环境下的目标探测问题,特别是尚未完全解决的低空巡航导弹、高速反辐射导弹以及低可检测的隐身飞机等特殊目标的探测问题。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新一代机载预警雷达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机载雷达杂波与干扰抑制理论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提出了基于多通道数据认知的机载雷达空时自适应抗干扰理论,为解决机载预警雷达抗特殊干扰难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与途径。(2)在所提理论指导下,针对预警机雷达研制中虚警严重的难题,提出了时频域恒虚警方法,显著降低了雷达强散射干扰环境下的虚警率,应用于现役空警×××型号预警机,提升了目标探测性能;针对相控阵机载雷达性能受灵巧、主瓣干扰严重影响的难题,提出了空时频联合抗干扰方法,应用于新型预警机和××机等雷达的研制,取得平均××dB 的显著性能提升。上述成果获2011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2. 在机载雷达特殊目标检测技术应用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研究了机载预警雷达空时自适应检测(STAD)理论,提出了信号失配、干扰环境和部分均匀环境等非理想情况下的系列STAD方法。(2)构建了新一代机载预警雷达信号处理实验平台,基于所构建的实验平台利用机载预警雷达实际飞行数据回放验证,所提特殊目标检测方法相对传统方法信杂比改善达××dB,显著提高了我国新型预警机雷达在复杂地貌环境下的目标探测性能。成果依托某“三面阵”预警机在国内首次实现了STAP 工程应用,并已用于我国计划形成规模作战能力的空警××预警机雷达的型号工程化。 本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项(已授权8项),获软件著作权3项;在IEEE 汇刊和IET会刊等国际期刊和本领域重要的国际会议(ICR、ICSP等)上发表(含已录用)论文56篇,其中SCI收录16篇,EI收录37篇。课题组成员成长为全军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和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各1名,在本项目中培养博士(后)、硕士研究生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