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安慰剂效应及其可迁移性的认知神经科学机理
  • 项目名称:安慰剂效应及其可迁移性的认知神经科学机理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0890
  • 申请代码:C0901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罗劲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安慰剂效应不仅存在于临床治疗,而且广泛地存在于各种非临床的理疗、心理治疗、健康行为,甚至是信念和信仰产生和形成过程中,但目前对于安慰剂效应心理与脑机制却仍然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本项目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以可迁移性安慰剂效应(transferable placebo effect)为切入点,采用行为科学,脑成像,心理神经免疫等手段,研究如果一种处理或治疗在某一方面的效能受到强化,那么代表这种处理或治疗的安慰剂线索是否以及怎样在别的其它方面产生效能,以期揭示安慰剂效应的可迁移性或跨模态性的认知神经科学机理。

结论摘要:

本项目开创并进行了安慰剂效应可迁移性研究。与以往安慰剂研究只注重安慰剂效应的特异性有所不同,可迁移性安慰剂效应的强调特定的安慰剂信念(比如相信特定的治疗能够镇痛或者镇静)的跨范畴性,即特定的安慰剂信念可能从镇痛方面推广或者扩散到镇静方面。鉴于这种迁移过程集中体现了我们的心理与认知的能动性,因此,研究它不但有利于促进医学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品牌消费乃至宗教信仰等社会文化现象的本质。本项目在先期研究发现和确立可迁移性安慰剂效应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利用fMRI技术进一步证实了迁移性安慰剂效应可以明显地调节和降低人们在观看不愉快图片时的脑内杏仁核的激活水平,从而改善他们脑内的情绪性反应;研究还发现当人们所深信的安慰剂治疗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他们脑内的膝下扣带回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激活增强,而且这种增强具有“无差别性”,即无论是当人们看到了令人不快的负性图片还是看到了无情绪色彩的中性情绪图片,只要安慰剂装置开启,这个区域就会被激活,从而提示这个区域可能通过“无意识”调节达成了对不良情绪的调控。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可迁移性安慰剂效应的无意识调节特征,本项目还尝试建立了可迁移性安慰剂效应的动物模型,发现即使是对于像鼠类这样不具备人类意识的动物,仍然有可能建立可迁移性安慰剂反应,比如,在镇痛领域所建立的安慰剂效应(如吗啡镇痛),其迁移效应(即抗抑郁样行为的效应)可以达到相当于5mg每公斤体重的抗抑郁药物的作用,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可迁移性安慰剂效应的实现可能并不是有意识的。本项目还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基于可迁移性安慰剂效应的负性情绪调节与基于认知重评的负性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科学机理,揭示了信念调控与认知调控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项目共发表标注资助的SCI论文7篇,CSCD论文4篇。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9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4 会议论文 4 著作 1
罗劲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