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云南禄丰石灰坝地点的三趾马(Hipparion)化石
  • ISSN号:1000-3118
  • 期刊名称:《古脊椎动物学报》
  • 时间:0
  • 分类:Q915.877[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生物学—古生物学]
  • 作者机构:[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300074
  • 相关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编号:XDB030201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2CB8219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0730210)资助. 致谢感谢祁国琴研究员提供本文研究材料和相关信息,感谢导师邓涛研究员的指导和修改稿件.本文部分参考文献承蒙曹颖和周姗老师协助查找,高伟、张杰和臧海龙拍摄照片,李凤朝、苏丹修理化石,陈瑜绘制部分插图.在云南地区野外和标本观察工作中受到禄丰博物馆刘建荣、阳长伟,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吉学平、高峰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感谢.
作者: 孙博阳[1,2,3]
中文摘要:

描述了产白禄丰石灰坝古猿化石地点的三趾马化石,分别归人两个种。其中一个种个体大、上颊齿窝内褶皱复杂且珐琅质厚、马刺呈不对称的多分叉状、次尖呈颈状收缩。根据上述特征组合将其归为西氏三趾马(Hippariontheobaldi(Lydekker,1877)),该种在南亚的西瓦里克地区也有分布。另一个种个体小、上颊齿褶皱复杂且珐琅质厚、下颊齿外谷窄而且浅。禄丰这一种与欧亚大陆、非洲和北美的三趾马均有明显差异,故将其定为禄丰i趾马(新种)(Hipparion(Hipparion)lufengensesp.nov.),该种在西瓦里克地区亦有分布。根据这两种三趾马的齿冠高度及褶皱情况判断,两个种均向适应粗硬食物的方向发展。在这两个种生活的时期里,禄丰以森林环境为主,而西瓦里克地区则向草原化方向发展。因此推断这两个种在积极适应当地环境变化的同时也在为寻求更加适宜的环境进行长距离的迁徙。

英文摘要:

Summary The Shihuiba locality (Lufengpithecus site) at Lufeng, Yunna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iocene mammal fauna sites in China. The Hipparion fossils collected from this locality from 1975 to 1983 were identified as Hipparion sp. 1 and Hipparion sp. 2. Recently, a further study of these fossils indicated that they represent two species.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
期刊信息
  • 《古脊椎动物学报》
  •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编:张弥曼
  • 地址:北京643信箱
  • 邮编:100044
  • 邮箱:bjs@ivpp.ac.cn
  • 电话:010-88369180
  •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3118
  • 国内统一刊号:ISSN:11-1905/Q
  • 邮发代号:2-569
  • 获奖情况:
  • 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
  • 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 英国动物学记录,日本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 被引量: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