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静脉高压性脊髓损伤的修复机制的研究
  • 项目名称:静脉高压性脊髓损伤的修复机制的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171165
  • 申请代码:H0910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张鸿祺
  • 依托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静脉高压(VHM)是脊髓血管畸形重要的致病机制,该类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不良,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本研究是国自然课题《脊髓血管畸形静脉高压的致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30772236)的深入。在前期工作中,创立了VHM动物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了人脊髓血管畸形的致病和治疗过程,发现①VHM的致病机制是神经血管单元(NVU)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继发的炎性反应;②阻断动静脉瘘,去除VHM的始动原因后,NVU恢复缓慢且修复不全,而且不能中断炎性损伤和神经元的凋亡,与临床发现(治疗后症状不完全改善,并有新发症状出现)相符。需要进一步研究VHM病因去除后,NVU的修复机制和如何促进修复。本项目将利用动物模型,①研究动静脉瘘阻断后,NVU的自我修复过程和限度;②利用激素冲击在临床病例中加重病情的特点,研究脊髓病损恶化的原因;③利用高压氧治疗,研究促进受损脊髓修复的关键环节。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思路和方法。

结论摘要:

本研究基于前期创建的稳定动物模型,将课题分为三部分一是在已建立动静脉瘘模型的基础上将动静脉瘘阻断后,研究其损伤的修复过程;二是应用激素冲击治疗后,观察其对静脉高压性脊髓损伤的影响;三是研究高压氧治疗对静脉高压损伤修复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Reuter法脊髓功能评分显示,早、中期组内治疗亚组优于其对照亚组(p<0.05);治疗亚组间比较,早期组最好,晚期组最差(p<0.05)。病理分析发现,早期组内的T淋巴细胞数量,治疗亚组<对照亚组(p<0.01);中、晚期组内的GFAP表达,治疗亚组<对照亚组(p<0.01)。MPPT组较对照组而言,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出现加重,MRI可见瘘口通畅,脊髓增粗。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示MPPT组脊髓血流灌注量下降。高压氧治疗组与对照组动物模型的Reuter功能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病理研究发现高压氧治疗组的脊髓前角神经元细胞的数量要多于对照组且其胞体的萎缩较对照组少。实验结论表明继发慢性炎症反应迁延和胶质细胞过度增生可对脊髓神经组织有损伤作用;微血管的自身调节,VEGF含量的增多,对脊髓组织有修复和保护作用。去除脊髓静脉高压的干预治疗越早越好,但仅能在部分程度上使脊髓功能恢复。根据激光多普勒的监测结果,MPPT组脊髓灌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较低的灌注量造成脊髓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可见激素对血流灌注产生了影响。高压氧治疗对于改善动物模型脊髓功能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病理学层面上发现高压氧在静脉高压损伤的修复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2
  • 2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6 会议论文 6 著作 3
张鸿祺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