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猪场废弃物堆肥微生物空间异质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项目名称:猪场废弃物堆肥微生物空间异质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471271
  • 申请代码:C170110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5-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邓昌彦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04
中文摘要:

堆肥是实现养猪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猪场废弃物堆肥微生物空间异质性为出发点,将基于16S rRNA基因的分析技术导入猪场废弃物堆肥研究中,期望通过利用从堆肥样品中提取、纯化得到的高质量微生物DNA,进行16S rRNA基因的特异性PCR扩增、克隆、测序、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揭示猪场废弃物堆肥的微生物种群的本质特性及其空间异质性,并为诠释和控制堆肥的"梯度效应"提供有力的生物学证据。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堆肥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测序结果可望在GenBank登陆,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目的片断,有利于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知识产权竞争力,可能发现堆肥中新的微生物种,为合理利用堆肥微生物资源奠定分子理论基础,为开发相关高新技术产品提供新资料。

结论摘要:

堆肥是实现养猪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探究猪场废弃物堆肥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而诠释"梯度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堆肥初期Shigella、Clostridium等占优势,高温期Bacillus、Clostridium、Ureibacillus thermosphaericus等占优势,降温期Thermobifida fusca、Clostridium 等占优势,而在整个堆肥化过程中Clostridium 都是优势种。堆肥化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高度层的微生物呈现丰富的多样性,并表现出梯度效应。获得大量堆肥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序列,提交到欧洲核酸序列数据库,获得登陆AM182993-AM183113,AM500715-AM500852和AM930270-AM930378。发现了44条未知菌的序列,与已知菌的序列无任何相似性,提示我们这可能是可利用的堆肥微生物资源。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
  • 4
  • 0
  • 0
  • 1
相关项目
邓昌彦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