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人致力于高分子药物输送载体材料的研究,发展了高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聚磷酸酯载体及其纳米给药系统1、针对聚磷酸酯的控制合成难题,发展了其可控聚合及共聚合新方法,使聚磷酸酯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调控成为可能;2、利用聚磷酸酯的可控聚合,发展了能高效克服抗肿瘤药物输送屏障的纳米载体,提出了纳米给药系统的设计新方法;3、发展了同时输送化疗药物和小干扰RNA的“二合一”聚磷酸酯材料和给药系统,通过共输送siRNA增强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显著降低了化疗药物剂量,协同增强了肿瘤治疗的功效。近五年作为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Biomaterial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7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的论文33篇,大于7的论文5篇,全部论文近5年被他引638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其中1项已获授权。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曾获国际药物控制释放协会“口服药物传递和吸收创新奖”。
Biomedical Polymer;Drug Delivery;Cancer Therapy;Nano-Drug;Biomaterials
本项目旨在设计和发展新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构建高效药物输送系统,探索其机制,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项目围绕上述目标按计划进行,在探索建立改变单一纳米特性而维持其它纳米特性一致的载体构建方法的基础上,系统揭示了载体纳米特性与体内命运的关系,为抗肿瘤纳米载体设计奠定了基础;同时,提出并发展了肿瘤微环境活化的纳米载体构建方法学;基于对纳米特性与体内命运关系的理解,以及肿瘤微环境活化纳米载体构建方法,设计并获得了增效型对肿瘤微环境响应的聚乙二醇-Dlinkm-聚乳酸纳米载体,提高了肿瘤治疗效果,获得了新型具有药用潜力的新材料。本项目研究工作属于生物材料研究领域。由于药物载体在体内递送药物过程中面临复杂的多重环境,通过载体材料的设计提高药物递送安全性和效率是发展纳米药物的关键,也面临机遇和重要挑战。本项目研究对于纳米药物载体设计的理论基础和纳米药物的应用研发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共发表标注资助的通讯作者论文42篇,影响因子10以上14篇,影响因子5以上35篇。2篇论文分别被Nature Review Cancer、Nature Materials撰文点评;3篇论文被Nanomedicine作为亮点论文介绍;2篇论文被ChemistryWorld撰文介绍;8篇论文入围杂志被阅读最多的论文。获得发明专利3项,申请PCT专利一项。项目部分成果作为代表作获得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1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和201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三)。项目培养博士后6人,出站4人;培养博士研究生19人,已毕业11人;培养硕士研究生14人,已毕业3人;建立了包括1名青年千人计划教授、1名副研究员和1名助理研究员、多名博士后的生物材料研究团队;项目负责人担任Biomaterials Science(2013~)、Acta Biomaterialia(2014~)、ChemNanoMat(2015~)编委,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执行期间,多位研究生获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世界生物材料大会“Young Scientist Award”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