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范围是评价寄生蜂寄生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其中就涉及到非适宜性寄主问题。已证实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是世界性蔬菜害虫-小菜蛾的主要寄生性天敌菜蛾盘绒茧蜂的非适宜性寄主。因此,我们欲通过菜蛾盘绒茧蜂和小菜蛾(寄生率高达80%以上)及与非适宜性寄主斜纹夜蛾两套寄生体系的建立,经比较研究,深入探讨非适宜性寄主制约寄生蜂成功发育的理化基础,特别是对寄生蜂调控寄主的主要寄生因子-多分DNA病毒(polydnavirus PDV)和畸形细胞功能限制的生理机制,通过过寄生、假寄生、体外培养及PDV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将为寄生蜂引种失败的原因提供理论依据。并欲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为寄生蜂的合理引进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生化检测方法,从而防止寄生蜂的盲目引进,降低防治成本,真正做到寄生蜂的有效、合理使用。
非适宜性寄主制约寄生蜂成功发育的途径有多种。本项目以该蜂的主要寄生因子畸形细胞为对象,研究了细胞在3类寄主中的发生分化与发育方式,明确了在半-适合性寄主棉铃虫体内,细胞数量显著低于自然寄主小菜蛾的;但同一寄生日龄的体积几为小菜蛾中的4倍,且形态变异大;体外培养条件下,在非适合性寄主斜纹夜蛾血淋巴中,细胞经历分解过程;而在含棉铃虫血淋巴的培养液中,细胞表现介于适合与非适合寄主之间。由此推断,寄生蜂畸形细胞的发育方式可以反映寄主的适合度,其离体发育模式可以初步预测该蜂对靶标害虫寄生成功的可能性,这将为避免寄生蜂盲目引种提供依据。多分DNA病毒和畸形细胞不仅是寄生蜂调控寄主的重要武器,也是影响寄生蜂种间竞争结果的生理基础。通过两类系统发育来源不同的PDV对同一寄主小菜蛾精巢去势程度的比较,结合假寄生手段从精巢的显微、超微结构到蛋白组分、含量的分析,明确了茧蜂PDV不仅生物学特性上有别于姬蜂PDV,而且在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运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扩增出了两类PDV引起的寄主小菜蛾精巢差异表达的基因。研究PDV对寄主精子发生的作用机理对于开发从生殖调控入手的害虫防治新途径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