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ALV-J 3'UTR和U3区基因变异与蛋鸡群禽白血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 项目名称:ALV-J 3'UTR和U3区基因变异与蛋鸡群禽白血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072146
  • 申请代码:C1805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高玉龙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最初主要感染肉用型鸡,引起以骨髓样细胞瘤为主的白血病,蛋用型鸡自然感染时不引起发病。从2004年开始,国内陆续报道ALV-J感染蛋鸡的病例,近几年发病日趋严重,已经影响到我国蛋鸡业的正常发展。我们从国内发病蛋鸡群中分离了大量的ALV-J,序列分析发现这些病毒的3'UTR和LTR的U3区基因序列出现了明显的变异,且具有趋势性。ALV-J为反转录病毒,其3'UTR和U3区包含有多个与病毒转录、复制相关的调控元件和增强子,与病毒的复制、肿瘤发生密切相关。为了从分子水平阐明ALV-J感染蛋鸡引起发病的分子基础,本研究以ALV-J蛋鸡分离株和原型毒株HPRS-103为骨架,分别替换原型毒株和蛋鸡分离株的3'UTR和(或)U3区,构建嵌合感染性克隆,人工感染SPF蛋鸡和商品蛋鸡,在不同时期剖杀试验鸡,从病毒血症、排毒、肿瘤发生等多方面评价不同嵌合病毒对蛋鸡的致病性。

结论摘要:

自2008年以来,ALV-J在我国蛋鸡群中引起严重的禽白血病,给蛋种鸡和商品蛋鸡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国外还没有ALV-J引起商业蛋鸡群发病的报道,为什么我国蛋鸡群发病相当严重,其原因何在?发病机制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本研究。首先,开展了系统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从发病蛋鸡群分离ALV-J病毒16株,分别扩增了env、3’非编码区和3’非编码区重复序列、U3区基因序列并进行了系统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蛋鸡ALV-J与原型株HPRS-103、美国和中国肉鸡分离株的env基因有明显区别。多数蛋鸡ALV-J分离株在3’UTR出现了205bp缺失的,保留了完整的E元件,在5’UTR有19bp的插入。这些结果表明蛋鸡ALV-J毒株的env、3’UTR和U3区基因已出现了明显的变异。为了研究ALV-J基因变异是否与ALV-J致病性增强有关,我们分别对3’UTR出现的205bp缺失和5’UTR出现的19bp插入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两株感染性克隆,一株为我国流行的缺失205nt的毒株,另一株为将ALV-J原型毒相应位置的205nt替换到流行株缺失的位置。对两株病毒进行了体内外的生物学性状比较。结果表明,205nt缺失可通过增加未剪切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输出过程,从而增强病毒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复制。动物实验证明,缺失205nt的ALV-J在体内复制更快,并且能够引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及其受体的更高表达,是导致蛋鸡和肉鸡出瘤率更高的原因,从而增强其致瘤性,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ALV-J在我国引起蛋鸡发病的机理。为了确定19bp的插入对ALV-J致病性的影响,构建了两株感染性克隆。第一株病毒为有19nt插入的ALV-J中国分离株。第二株病毒即敲除19nt所构建的毒株。结果显示,19nt的插入能够增强ALV-J的体外复制能力,但对病毒的致病性没有影响。这些结果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ALV-J在我国引起蛋鸡发病的机理,为我国禽白血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这部分结果发表在了Journal of virology (IF 5.402)、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IF 4.22)等国际知名杂志。本项目经过三年的研究,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发表文章13篇,其中SCI文章8篇。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生3名。参加国际会议2次。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4
  • 0
  • 1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0 会议论文 2
高玉龙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