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从新型中空纤维膜结构填料的膜材料特性、形成条件和微观结构因子出发,研究材料和结构变化对精馏过程传质性能的影响,建立面向高效节能分离的膜结构填料优化设计方法。首先,观察膜的疏水性和复合层材料的选择性,对材料和涂敷复合方式进行比较,制备非孔中空纤维膜。然后,分析孔结构因子对膜通透性能的影响,研究不同膜材料对有机溶剂在操作温度时的浸润和溶胀规律,并考察装填方式、装填密度以及流道形式对强化过程传质的作用。最后,建立能模拟真实膜-分离耦合过程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所得到的膜结构填料优化设计方法。该优化方法不仅可作为新型膜-分离耦合过程设计和进一步研究开发的理论依据,而且为目前化工、环境等领域中难分离体系的高效分离纯化提供了可能,对改善传统精馏过程的分离性能和工作效率、迅速降低能耗意义重大。
本课题首先进行了新型中空纤维膜结构填料的制备研究。采用了PDMS溶液涂敷等改性方式,将PES和PS中空纤维膜表面性能优化。研究了中空微孔膜在纤维外形、孔隙率等方面溶剂和温度效应所造成的差异。其次,选择了有挡板逆流流动模式,实验中获得膜接触器最低HTU值为5.4 cm,与此前报道及Sulzer公司结构填料相比,分离效率更好。第三,在对甲醇、乙醇、异丙醇三种醇/水体系精馏分离实验中,发现不同气相负荷因子F和气速下,疏水性更强的PES膜NTU值要高于PS膜,HTU值则始终更低。浓度随加热功率增加而减小的变化速度随醇分子量增加而减小,即醇分子量越大,该醇塔顶浓度随之变小的程度越轻。随着醇分子量加大,其不发生液泛趋势按异丙醇>乙醇>甲醇顺序排列。最后,结合了材料、结构和操作参数等多因素对膜填料的传递过程分析表明,中空膜接触器液相分传质阻力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变化很小,占总传质阻力50%左右;膜相分传质阻力随F因子增加而增大,而气相分阻力则随气相负荷因子增大而减小。所有从液相侧传质方程计算所得实验Sherwood 数均高于Lévěque传热关联式所得理论值,但当Graetz数较低时,两者差距趋于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