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病仍是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疫苗作为现有防治措施的重要补充而倍受关注。对免疫效应机制缺乏认识是制约血吸虫疫苗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恒河猴感染血吸虫可自愈,本课题合作申请者的前期研究发现其感染曼氏血吸虫的自愈与产生的高滴度抗体高度相关,推测可能机制为抗体阻断关键分子功能,影响虫子正常摄取营养而饥饿死亡。本课题进一步研究恒河猴感染日本血吸虫的自愈现象,阐明感染-自愈过程中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自愈的相互关系,根据前期研究确定的自愈抗体的可能作用靶分子(体被或肠分泌的转运蛋白和酶等),选取其中的酶蛋白,证明抗体对靶标酶的抑制功能。研究结果将首次证实由课题合作申请者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血吸虫杀虫效应机制-抗体阻断效应机制,这将为疫苗设计特别是治疗性疫苗的研究提供依据;同时验证的抗体作用靶标分子为血吸虫疫苗研究提供新的候选分子。
schistosoma japonicum;self cure;rhesus macaque;secreted protein of esophageal;vaccine
日本血吸虫病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疫苗作为现有防治措施的重要补充而倍受关注。对免疫效应机制缺乏认识是制约血吸虫疫苗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前期研究表明恒河猴感染曼氏血吸虫后可自愈,免疫应答特别是抗体应答在自愈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对恒河猴自愈现象的研究可为发展血吸虫疫苗提供新的思路。本课题研究恒河猴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的自愈现象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主要取得以下进展(1)对恒河猴感染日本血吸虫自愈现象进行观察和验证。恒河猴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每猴600条)5周后粪便开始排出虫卵,感染8周时排卵达到高峰,而后排卵下降,至18周时有些恒河猴粪便中已经检测不到虫卵的存在;循环抗原水平变化结果与粪便排卵量相一致;体重变化观察显示,恒河猴感染6周后出现腹泻,至8周时腹泻最为严重此时体重降至最低值,而后体重逐渐恢复,至解剖前恢复感染之前的体重值;门静脉灌注冲虫并计数成虫负荷,发现不同恒河猴个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愈。(2)恒河猴血清抗体对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soluble worm antigen protein, SWAP)、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 SEA)的应答规律不同。 抗SWAP的抗体在整个感染-自愈过程中持续升高并最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抗SEA抗体在感染8周后达到高峰,而后下降。但在不同的猴子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3)对残存血吸虫进行了细胞学形态分析观察的结果表明,恒河猴体内检获的血吸虫明显萎缩,体长明显小于正常发育成虫,特别是雌虫萎缩了近乎一半;营养器官如肠、生殖器官如雄虫的睾丸、雌虫的卵黄腺等均退化;此外,雌虫子宫内虫卵很少或无,输卵管充斥了等候受精的精子,而雄虫贮精囊则明显膨胀并充满大量精子,这提示受精虽发生但确是受阻的。(4)共聚焦显微镜及免疫荧光染色等观察显示,恒河猴体内残存的血吸虫体被、肠都有恒河猴抗体吸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自愈恒河猴体内残存的血吸虫食道膨胀肿大,宿主抗体、血吸虫食道分泌抗原和宿主细胞在食道腔相互作用形成食道栓。日本血吸虫食道分泌蛋白SjMEG4.1可为自愈恒河猴抗体识别,提示其为自愈的一个靶标。以上对恒河猴感染血吸虫后的自愈现象及其机制的研究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