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我国区域水资源共享冲突的网络治理模式选择与理论验证
  • 项目名称:我国区域水资源共享冲突的网络治理模式选择与理论验证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71003013
  • 申请代码:G03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马捷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水资源共享及冲突的治理是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命题,21世纪以来由于水资源承担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种功能,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成为国际社会研究的重点。在我国,人口膨胀、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与水资源不断减少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区域间水资源共享冲突不断发生。课题试图研究现阶段我国区域共享资源治理问题,以多部门的共同参与无制度障碍为条件,考察不同治理制度在结构、实施过程和绩效上的差异,及其在我国现阶段区域共享资源治理中的适用性;构建我国治理机制中集成分工、专业化和协调的"网络治理(Network Governance)"框架,并以区域共享水资源的治理为案例验证其效果和效率。课题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公共治理理论、多维博弈、TOPSIS等方法,探索适合我国区域特征的网络治理的构建框架和模式,使用信任度等指标评价其在公共资源保护和共享冲突治理中的效率,并提出实施策略方案与政策规划建议。

结论摘要:

本项目以多部门的共同参与无制度障碍为条件,基于网络治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理论基础,大量应用案例研究、宏微观结构分析、社会网络分析、semi-structure调研、情景模拟等研究方法,以Provan & Keins(2008)的研究结论为逻辑起点,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我国区域水资源共享冲突的网络治理模式。 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构建跨界政策网络的理论架构,并探索实践路径。将区域因素加入政策网络理论的分析框架之中,界定跨界政策网络的形成机理与结构状态。指出区域合作治理的实质就是个体理性的地方政府为克服交易成本障碍互相连接,形成相互依赖的可持续合作网络,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的供给。(2)区域水资源共享的网络治理结构模式研究。已有的网络治理模式在我国不具备独立存在的环境,水资源的共享治理创新将涉及流域沿途的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以及同一区域不同层次的各部门,应该建立一种兼具领导型网络与行政型网络的复杂治理结构,即按照传统的自上而下层级结构建立纵向的权力层次,并按照新兴的各种利益集团组织建立横向的行动规则,形成区域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的共享供给和实施决策机制。(3)水资源治理中利益相关者关系及其对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水资源是一种准公共物品, 其利益相关者涉及多种组织和个人。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密度、点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等指标的测度,揭示了“高密度”和“高中间中心度”两种水资源治理结构的网络特征。研究表明,高中间中心度网络在异质性、学习和自适应能力上都优于高密度网络,而高密度网络更利于构建可信任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考虑到网络中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指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高密度网络因为具有较高的信任程度而更有利于合作;当信息获取成为治理的重要约束时,高中间中心度网络具有更好的合作效果。(4)水资源共享治理的模拟与案例分析。通过“9+2”泛珠三角区域水资源共享治理与万峰林景区水资源共享治理两种层面的模式对比,指出考虑水资源使用和管理中的多维属性,大量利益相关者通过水资源治理制度而连接起来。因而,任何指向可持续和公平的水资源使用和管理制度都需要通过复杂的社会网络关系而进行。网络视角集成了多样化的利益相关者,将成为与水资源治理相关的制度安排的必然选择。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3
  • 4
  • 0
  • 0
  • 0
相关项目
马捷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