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针刺任督脉对脑缺血大鼠人脐血MSCs移植后转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
  • 项目名称:针刺任督脉对脑缺血大鼠人脐血MSCs移植后转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2877
  • 申请代码:H2718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杨卓欣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替代修复提供了诱人前景,而MSCs在体移植时,其神经元的分化率较低。前期研究显示针刺任脉能持久地促进脑缺血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表明针刺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修复具有积极效应。本课题提出如下假设督脉具有鼓舞推动阳气的作用,这些作用与可能的促进MSCs的定殖、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有关;任脉具有妊养、调节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这些作用与可能的促进人脐血MSCs移植后向神经元分化和宿主细胞分泌功能、上调损伤区微血管密度等作用相关。本课题采用线栓法造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观察针刺任督脉对大鼠脑缺血损伤人脐血MSCs移植后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并从干细胞移植后宿主细胞分泌功能、损伤区微血管密度、细胞凋亡等方面来探讨针刺效应的可能机制。这对于探讨脑缺血损伤干细胞移植后针刺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以及任督脉与脑的相关性研究等,均具有重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结论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为临床上治疗脑缺血提供前沿思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移植后的MSCs可能通过促转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促进宿主细胞分泌功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及抑制细胞凋亡等来恢复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我们前期研究表明,电针任督脉对脑缺血后神经再生具有积极的效应。基于此,我们假设,跟单纯MSCs移植相比,电针任督脉联合MSCs移植在治疗脑缺血疗效更佳。本实验通过人脐血MSCs采集、提取、培养和流式细胞鉴定后,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并在造模24h后脑内移植脐血MSCs,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TUNEL、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mNSS)等技术检测电针任督脉联合脐血MSCs移植后1周、2周和4周在缺血边缘区细胞分泌功能、细胞凋亡、神经行为学等情况的变化。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BS移植组、脐血MSCs移植组、脐血MSCs+电针督脉组和脐血MSCs+电针任督脉组。电针组的大鼠均在造模第2天电针,其中督脉组取穴水沟、大椎和百会,任督脉组取穴水沟、大椎、百会、关元、气海和承浆。发现缺血后7d、14d和28d,脐血MSCs移植组、脐血MSCs+督脉组和脐血MSCs+任督脉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均高于PBS移植组(P<0.01),TUNEL阳性细胞数和mNSS评分均低于PBS组(P<0.01),且联合治疗组均优于单纯MSCs移植组,任督脉组优于督脉组。HE染色结果表明,电针联合MSCs移植能更好促进宿主细胞分泌功能和损伤区血管新生并改善局部炎症水肿。以上表明,人脐血中确实存在MSCs且培养的细胞高度表达MSCs表面抗原。与单纯MSCs移植比较,电针任督脉联合脐血MSCs移植在促进宿主细胞分泌功能和损伤区血管新生、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局部病理结构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更好优势,这对于未来临床上针刺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重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而有关针刺的其他作用机制如是否可促进移植后MSCs转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等将在我们后续研究中进行深入探讨。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7
  • 2
  • 0
  • 0
  • 0
相关项目
杨卓欣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