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间带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是当前河口海岸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先进的动力泥沙自记仪器进行现场观测和采样,较系统地探讨了我国潮间带现有大型植物改变水动力、泥沙运动、地貌稳定性和滩面沉积物特性的连锁效应的过程和机制。主要结果和结论包括(1)波高/波能在盐沼(植被带)中的衰减率(单位传播距离上的损失百分比)为相邻光滩的数倍至数十倍; (2)盐沼植物可使潮流流速和水体紊动强度降低一个数量级(相对于无植被的光滩而言);(3)植物被淹没的相对水深(水深与植物高度之比)越小,其消浪和缓流效果越好,水深超过植冠后,波浪和植冠层以上的流速降低不显著;(4)植物黏附泥沙可达39-369 g/m2 干重,越近滩面,植物上黏附的泥沙越多;(5)盐沼中悬沙浓度降低的主要机制是水体紊动降低,其次是植物对悬沙的黏附作用;(6)盐沼沉积物明显比相邻光滩细,是高程增加和植物生长共同导致水动力减弱的结果; (7)与光滩相比,盐沼滩面通常只淤不冲, 盐沼前缘年沉积速率可比光滩高7~8倍;(8)植物对沉积动力过程的影响程度与植物的密度和高度呈正相关, 因此,不同的植物种类对沉积动力过程的影响可差异显著。
英文主题词intertidal zone;vegetation;salt marsh;tidal flat;sediment dynamic processes